3)第130章 第 130 章_大皇子究竟何时回来夺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不就是等于,从此北戎也将纳入大启版图之中了!慎郡王可真是了不起,不愧是我大启战神!”

  “征服蛮夷,开疆扩土之功,可与太|祖聘美也!”

  “北地万千百姓,都将不再遭受战火之苦,从此可以安居乐业,慎郡王真真是功德无量啊,当立神庙万世传颂!”

  听闻之人,无不对慎郡王赞颂有加。

  有些人只是跟着高兴凑个热闹,毫无顾忌地表达着对慎郡王的崇拜赞美,有的人,却是已经有了别的打算。

  那一部分有的人,竟也有黄家人。

  黄世财是回到家里,被召集去议事才知道的。

  “世财,你去了肃城,感觉慎郡王治下如何?”家主黄老爷子问道。

  黄世财如实道:

  “商业繁盛不输咱们丰泰,百姓安居乐业,吏治也十分清明。”

  家主点了点头,又问:

  “百姓对慎郡王风评如何?”

  黄世财道:

  “虽然没特意打听过,但不管是往来客商,还是平头百姓,都对慎郡王赞誉有加。”

  家主道:

  “既如此,此次北上,你便带你子诚侄儿一起。”

  黄世财有些奇怪:

  “子诚北上做什么,他今年不是要乡试吗?”

  像是黄家这样在官府登记过的大商贾之家,三代以内的子弟都是没资格参加科举的,家族里没有做官的,往往便只能花大价钱去外头找靠山,往往是又折钱财又受气。

  /p后来老爷子便做主,将他的一个孙儿过继给了只做了小商人的亲兄弟家中,让那孩子能走科举之路。

  那孩子倒也是真的有天分,又有家中延请名师,十八岁那一年便考中了秀才。

  只是,后来考举人却是屡试不中,这几年不是在家专心备考就是四处游学请教名师。

  黄世财实在不明白,为什么好不容易提拔出了个有读书天分的侄儿,却要在他乡试在即的时候叫他北上,难不成是今年不考了?

  黄老爷子却说出了一句让黄世财大惊失色的话:

  “为父打算让你侄儿去投效慎郡王。”

  “什么?投效慎郡王!”黄世财诧异至极。

  慎郡王明显是割据一方的诸侯,先前皇帝甚至下令不许与肃城通商,可见与皇帝关系有多紧张,家中有人投效慎郡王,那无异于举家谋反背叛皇帝。

  先前,传出慎郡王那边士兵全面涨薪的消息后,便有些底层百姓,举家搬迁往肃城跑。

  可他们家和那些无根基的百姓不一样,他们可是有几代的基业都在丰泰的啊。要是被人知道家中有人投效慎郡王,怕是会给家族招祸。

  黄老爷子瞪了他一眼:“你是想喊得全天下人都知道是不是?”

  黄世财赶紧闭嘴,然后便听黄老爷子问道:

  “你觉得你侄儿何时能考中进士?”

  一家人,黄世财没说那些场面话,但到底碍于侄儿就在当场,也没好说得太难听:

  “恐怕至少要十来年的功夫。”

  这都是说得乐观的了。

  科举考试汇聚了全天下的聪明人,个个削尖了脑袋往里挤,可春闱每三年才开一次,一次也就录取两三百人。

  有些人寒窗苦读一辈子,考到白发苍苍都未见得考得中一个举人,更何况是进士。

  他侄儿若能以三十多岁的年纪考上进士,那都是年轻有为的了。更何况现在连举人都差一把火候呢。

  一旁的黄子诚站出来不卑不亢地道:

  “就算十来年考上进士,还得捐钱侯缺,等到真正为官,也不知还要等多少年。做了官,我们没权势没背景,也不过是一辈子待在最底层,不鱼肉百姓,便潦倒度日,这样的官位当真值得我为之蹉跎几十年岁月吗?”

  黄世财顿时就明白了,投效慎郡王,很可能是黄子诚自己的主意。

  “所以,你就想投效慎郡王?”

  “是。”黄子诚一点都不避讳地承认了。

  “慎郡王雄韬伟略,是当世明主!”

  说起慎郡王他便两眼放光,“难得的是,如今慎郡王刚打下北戎,肃城等地又历来文风不盛,必定极缺文官,又听闻慎郡王最重扬,读书人们无不仰慕慎郡王的风采。

  像黄子诚一样的有识之士还有很多,此时都在暗中筹划着带着家人离开家乡,来投奔心中的明主。

  而已经被派到燕山关的部分禁军将士们,此时却已经付诸了行动。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