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2章 第 42 章_大皇子究竟何时回来夺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郡王,就没有如今的好日子!咱们家世世代代都得牢记郡王的大恩大德!”

  “对,我也要教育家里的晚辈,以后得好好效忠郡王!”

  听着众人的议论,如同范小牛这样的年轻人们,心中也是感慨不已。

  原来,他们能如此幸运并非是因为大启收复了河原,而是因为收复河原的是郡王。

  不是做大启的子民好,而是成为郡王的子民才会这样好!

  希望以后郡王一直统治河原才好!

  分田地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同时进行着的,还有种子的发放,农具与马的租借。

  河原百姓苦于北戎的奴役太久,如今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建立自己的家业,听说大麦能越冬,来年能有收成后,他们便憋着一股劲,想抓住秋耕的尾巴。

  如今动作最快的那一批人,已经出城前去耕种。

  除此以外,百姓们还可以在城中分得住宅,每两人一间,一间一年只需缴纳一百文租金,且第一年免费,直到百姓在所分田地的村落建立自己的房屋,来官府退租为止。

  商业上,商人们也可前往府衙进行登记。

  商人们不分土地,也不可买卖土地,但可保留手中现有的货物,每月以二十税一缴纳营业税。

  李洵带来的军队,以及大量招募的劳工们手中有钱,也让郡城的商业渐渐稳定下来。

  两位主簿来了之后,这些政务基本上不用李洵操心,他只需要偶尔抽查监督,其余重心便再次转移到军务上来。

  如今整个河源郡城,护卫营加上燎原守军总共八千余人。

  比起先前的三千余人守城,是要从容很多。

  但如今他已经占下了肃城,燎原,河原三地,总共掌控的兵马才一万四千多人,要守卫这辽阔的土地,人数还是太少了。

  尤其是如今占下河原,钱,粮,武器甚至马匹都多不胜数,扩军一倍也完全养得起。

  所以如今除了继续练兵,也得把大规模招兵提上日程了。

  虽然如今郡城百姓对他很感激,但如今人们的认知,入伍便是终身制,单靠一腔意气还不知道能招募到多少人,还是得让百姓们亲眼看到参军的好处。

  思索一番后,李洵觉得有必要好好举办一场表彰大会,在全城百姓面前,展示本次斩获的敌军首级,让这次立功的士兵们公开接受犒赏。

  如此,既能增强现役士兵们的荣誉感,让他们获得应有的赞誉尊敬和物质上的奖励,也让其余适合当兵的百姓们明白,加入他的军队,可以杀敌报仇,保家卫国,还可以让自身获得光明的前途。

  不过,如今的百姓们忙于秋耕,怕是没心力思考入伍的事,表彰大会也得放到秋耕结束以后才能有足够的观众。

  叫来林乐庆提前开始筹划与准备,李洵又把重点放在练兵与防务上了。

  防务上,肃城的兵器制造与运输是重中之重。

  已经过了这么多时日,也不知道杨进禄那边,关于火药的颗粒化进程怎么样了。

  李洵思踌着此事,正打算派人回去问问,却没想到先接到了来自肃城的急报。

  送信的信差是留守郡王府的护卫,跑进来的时候气都没喘匀就立刻道:

  “郡王,肃城出大事了,周郡守说请您务必及早定夺!”

  说着就奉上一封有着红色封泥的信封。

  李洵拆开一看,里头是肃城代理郡守周应亭的亲笔信。

  李洵率军支援燎原后,只在肃城留下少许护卫营士兵,军政事务全部交给周应亭定夺。

  但这一次的事确实事关重大,周应亭做不了主,所以才送信来请示。

  昨晚他收到了驿馆传来的消息——

  朝廷派来的钦差大臣到了,已经在驿馆下榻。

  周应亭信中说,已经想办法让人尽量在驿馆拖住那位钦差,但具体如何应对,还需让他示下。

  这事李洵早有预料,一直让驿馆的人留意着,以便有所准备。

  但先前他未曾预料到自己能有这么好的机会,今年就打到河原。

  事涉前任郡守与钦差,如今肃城只留周应亭一人支撑局面,恐怕难以应对。

  他得立刻赶回肃城去。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