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五章 出塞_大明王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说的话,影响好坏不好判定。

  朱棣黑着脸不发一言。

  黄昏试了试鼓,不知道为何,忽然来了兴趣,于是拿起鼓槌,一手一根,试着敲打了一下,笑着问朱棣,“陛下听惯了阳春白雪,不若听下微臣的下里巴人?”

  朱棣依然黑着脸不发一言。

  黄昏知道他的心思。

  出征第一天,就关于迁都和立储的事情来形成今夜这个谈话,说明一个事:迁都是朱棣必须要做的,立储也是必须要做的,但立储问题很多。

  比如现在,立储朱高炽,朱棣不喜欢,也怕朱高煦反。

  可若是立朱高煦,那么应天那边让朱高煦来兼国,还谈什么永乐盛世,朱高煦就适合打仗,真让他处理政事,那是坑害国家。

  所以黄昏想提醒朱棣:目光高远是好事,但当下还是平叛和处理鞑靼。

  又敲了几声,酝酿好情绪。

  笑说了一句:“献丑。”

  手中鼓槌猛然同时敲在鼓面上,趁着豪壮鼓音还在响荡,苍凉粗犷的哑涩声音响起:“前头是高山后头是黄河~”

  略作停顿。

  手上两根鼓槌猛然在鼓面上连续敲四声。

  声声撼人心。

  旋即又同时敲鼓侧,声音再次响起:“冷冷的北风迎面吹过来~”

  姚广孝和朱棣等人眼睛一亮。

  这是……

  陕西那边的民间鼓风曲。

  黄昏竟然还懂这个,他是安徽池州人,竟然懂陕西方面的乐器乐理,着实让人诧异。

  黄昏唱的赵牧阳的《侠客行》。

  一曲敲下来,已是满身大汗,却意犹未尽。

  这只是开胃菜。

  他真正想说的话,在第二首曲子里。

  于是鼓声再起,尖锐着声音,拿出了美声唱法:“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是《出塞》。

  当然,唱法完全不一样的,是从王力宏《缘分一道桥》里摘出来的片段。

  朱棣和姚广孝两人对视一眼,仅从这一句,两人就知道黄昏关于立储和迁都的意思了,他没明说,但通过这首《出塞》,黄昏的意思很明确:立什么储迁什么都,当下还是好好的出征,出征完了,平叛那边也完了,到时候你要留在顺天府,留下便是,那时候你立朱高炽或者朱高煦,都可以,反正若是错了,也有纠错的空间。

  不得不说,黄昏这一首暗谏很高明。

  朱棣知道了他的意思,但又抓不着把柄,因为黄昏从始至终都没在这两件事上发表过意见,是朱棣“意会”出来的。

  将来朱高炽或者朱高煦,也没法就此事作文章。

  端的是高明至极。

  许是感受到了黄昏这首《出塞》的意境,曾经在云南待过一段时间,因缘际会学了羌笛的郑和按耐不住内心的冲动,拿起羌笛配合黄昏。

  鼓声豪迈悲壮,羌笛哀怨慕诉,一副大漠画卷在众人面前徐徐展开,再配合上黄昏那算不得优美的声音,一曲《出塞》在月色之下,演绎出边关风情。

  令人如痴如醉。

  朱棣骤起豪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今大明疆域还不如汉,大明的边关也没到阴山那边,大明更没有龙城飞将军,但是——大明有我朱棣在,我朱棣收拾完国内,将会率领我大明儿郎,让大明的疆域跨过阴山,踏破贺兰山阙!

  先出征!

  至于战后是留在顺天府还是回应天,再看。

  至于战后是立朱高炽还是立朱高煦,再看。

  大明王冠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