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61章 我们也曾辉煌过_重回2002跨时空交易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之后,才是一切真正的开始。

  而在那时,也没有所谓的商人跟学校的合力研发。

  资本连进入学校都十分困难,更不要说进入那些掌握着真正科技的研究中心。

  商人的能力,是能够让一切技术转化为金钱。

  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显然不容许资本进入到研发中心。

  最终,就造成了一个非常怪异的现象。

  哪怕手中拥有全世界排名第二的技术,却没办法让这样的技术变成金钱。

  技术的研发需要持续的投入资金,而持续的投入资金,显然对于上级领导来说这是一个无法接受的无底洞。

  每年持续投入大量的资金,能够得到的回报也只不过是一张白纸,这张纸上面记载着研发人员,以及研发中心领导的签字。

  这张纸可以让领导知道,下面的人完成了技术的研发跟突破。

  除了一部分技术转为军用之外,完全没有任何的用武之地。

  如果每年投入几万几十万,或许咬咬牙还能够继续坚持每年投资。

  可是对于芯片制造业来说,每年投入科研的费用都在几个亿到十几个亿之间,而这还是八十年代最后那几年到九十年代初期研发价格。

  而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技术上已经远远落后于

  国际。

  想要在这个时候发力追赶,每年投入资金至少五十个亿起步。

  而九十年代中期,正是各行各业急需要资金大踏步追赶国际先进的时候。

  上面的领导手中没钱,而各行各业又嗷嗷待哺。

  最终,造不如买,买不如租,成为了九十年代中期每一个行业最残酷的现实。

  甚至,但凡能够进入种花家的各种企业,也都在一旁摇旗呐喊,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去劝说,劝说种花家不要自己建造。

  与其说自己花几十个亿到几百个亿,还未必能够见到他们想要的成果。

  不如直接花个几百块到几千块,就能够买到他们想要看到的芯片。

  更甚至,如果连几百块跟几千块都拿不出来,这些国际巨头甚至愿意提供分期租赁服务。

  对于那些急需要改变当前面貌的企业来说,他们只需要花很少的钱就能够从国际巨头的手中分期付款的租赁一套生产线设备。

  而这样的设备,无论是技术的领先性,还是设备本身的可靠性。都不是国内相应技术能够比拟!

  甚至,国内研发中心所造出来的设备,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可靠性,都远远落后于国际巨头手中的设备。

  而就是这种落后的设备,所开出来的价格比国际巨头这种先进的设备还要昂贵。

  对于那些急着想要更换设备的企业来说,他们明明可以分期付款的租赁一套设备,为何要购买国内的这种落后且昂贵的东西。

  没有了这些国内企业的真金白银去购买,最终的局面就是一家又一家研发中心无力再继续投入科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