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番外三:永顺皇帝_伐清165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下来。

  不过,便是那一次,孙可望也没有颁布诏令,禁止书院结党,取消正在推行的各省公民议会。他知道,回民暴乱的根不在这里,只是有人借着这项改革在闹事。若是这次关乎体制变革的运动停了,或许就没有再重启的机会了。

  而且,这次暴动的过程,恰恰说明了公民议会是可以反映各地民声的,平定叛乱之后,孙可望也随即命人着手处理陕甘,乃至西北地区的民族问题,宗教问题,以及土地经济问题,华夏的整体民族意识思潮,***教,基督教,佛教等宗教的传播问题更是开始成为了被重点关注的问题。

  极端的中央集权虽然可以减少许多麻烦,掩盖许多问题,但它会使得那些不必需的,不严重影响统治的问题在酿成大祸之前,永远无法得到解决。

  毕竟,百姓需要什么,只有他们自己能决定某些东西的时候,才能及时被提出,被看到,然后得到解决或者关注。必须是他们来赋予权力,而不是等待权力主动来关怀,这也是孙可望要推行体制改革的原因。纵使是后者,也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更不要说前者。

  “那些工匠闹事,冲击朝廷大军,都是这些人弄出来的,还有那个王夫之,黄宗羲,张彦成,江兆丰,一个个身为朝廷命官,却和那些乱党狼狈为奸,内外通和,还有周瑞那家伙,领着朝廷的俸禄,帮的却不是朝廷......”

  白文选不理解什么思想自由,制度民主,他只知道,这些人给他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也给孙可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虽然孙可望在这些人引发暴乱,触犯律法的时候,允许衙门,甚至是军队出动镇压,但最终的审判,却是交给了“大理寺”——这个已经被改得面目全非的机构。

  而大理寺那十个终身任职,权势滔天的“少卿”,对于任何压力都几乎无所忌惮,只管他们的法律条文。毕竟,大理寺,都察院和刑部三司改革之后,大理寺拥有了关键时候调动各地衙门,以及京城刑部的所属的军事力量的权力。

  这便是孙可望为了体制改革所设置的保险了。他不相信任何人,也不相信自己,更不希望他所设立的一系列制度在死后被废除,最终白忙活一场。

  所以,他从法律体系和法律机关着手进行改革,给予了三司极大的权力,希望的就是用法律把改革的成果确立下来,也保护下来。

  当然,三司的最高长官,还是皇帝选的,而最具权势大理寺十大少卿,也是由大庆皇帝亲自任命的。只是一旦任命之后,除非被其他九个大理寺少卿认为犯下重罪,不然皇帝也无权罢官。

  孙可望极大的收缩了朝廷各部门的权力,他只在“法律机构的重塑”和“普及职业教育”和“发展科学教育”上主导和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