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553章 大唐邮局(习惯性万字大章了)_李宽穿越大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展已经比较发达了,但是整个大唐社会的信息流通,还是比较缓慢的。

  特别是各个跨行业的作坊之间的信息流通,就更加缓慢了。

  哪怕是到了后世,只要不是那些大企业的消息,哪怕是同行的人,也不见得知道其他公司发生了什么事情。

  更加不用说现在的大唐了。

  王富贵搞出来的那个小册子,虽然肯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但是毕竟算是收集了一批作坊的信息,能够让相关的人员知道行业的情况。

  之后大家通过各种各样的聚会、沟通,自然就能有力的促进沟通。

  “唐尚书,你有没有觉得我们大唐各个州县之间的信息沟通太不方便了?

  这些参展的作坊和铺子,大部分都是长安城的。

  哪怕是如此,各个作坊之间的很多信息也是不了解的。

  这里面的原因固然是有许多,但是信息流通不方便应该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特别是涉及到跨道之间的信息流通,除了一些大商家之外,要想送个信息去到其他的道,那可不是一般的麻烦。

  普通的商家离开家乡之后,要想跟家中通一下消息,也是非常的麻烦,成本也是非常的高昂。

  这个情况,你有没有想过什么解决办法呢?”

  跟唐俭的交流之中,李宽想到了这个年代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实在是太不方便了。

  自己贵为大唐太子,下面有情报调查局来转么收集消息,有信鸽负责送信,所以才勉强做到了解天下大事。

  但是其他人显然是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的。

  眼下没有手机、没有电话、更加没有电脑,要想快速的沟通,显然是没有那么容易的。

  但是至少比较原始的信件,得想办法解决吧?

  “太子殿下,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千古年来就是这样。

  从秦朝开始,朝廷为了解决公文传递的问题,就开始成立了驿站。

  如今我们大唐的驿站几经发展,已经比之前强大很多,各地的公文已经能够比较顺利的到达长安城了。

  但是对于普通商家和百姓来说,除非安排专门的伙计,或者是有老乡正好回家,要不然的话是很难传递家书回去的。”

  唐俭这话,说的中规中矩。

  如果是换成其他的人听了,估计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反正千百年来就是这样的,又不是大唐才如此。

  这么多年都过来了,说明家书传递不顺畅也没有什么大问题的。

  但是李宽显然是不这么认为的。

  “不,这样是不够的!

  朝廷的公文能够通过驿站来传递,那么普通百姓的信件是不是也可以通过驿站来解决呢?

  伴随着大唐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员流动也比以前多了很多。

  以前的百姓,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离开居住的县,所以大部分人对于信件的传递,其实是没有需求的。

  可是现在不同了,很多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