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4章 那是一个变态,咱们这些凡人,没办法_这个文明很强,就是科技树有点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公里遥感。”

  “无论是地面的人脸图像,还是地底的矿产资源,空中的气象天气,还是太空的信号控制,它们都能轻松探测和胜任。”

  “全球的纳卫星第一,星链卫星第一,它们.名副其实。”

  近百颗的卫星在徐徐升空。

  闪耀的表面在太阳底下反射出光芒。

  而陈易就站在这些卫星的中间。

  双手张开,欢送着这些卫星在腾空而起。

  “卧槽曹操,老婆快出来,看神仙!”

  “妈呀,这也太仙气了吧。”

  “把这些电瓶车后备箱脑补一下,换成一柄柄的飞剑,这妥妥的大乘级剑仙。”

  “这是卫星,卫星!全球第一的卫星!不是电瓶车后备箱!”

  “有一说一,虽然主播介绍的卫星性能很牛逼,但这确实像电瓶车后备箱,还是贴了闪光膜的非主流后备箱。”

  “不是,你们还讨论什么后备箱啊,没注意到这卫星的特点吗?

  具有独立升空入轨能力!

  独立升空入轨啊!

  这代表了,造多少个卫星,这就能送多少个卫星上去轨道。

  这是要颠覆整个航天界,颠覆整个航天史!”

  “太强了!”

  “刚我看了一下,大概9分钟左右,就会有智能机器人运着一个新制造的卫星从里面出来。

  而众所周知,卫星是由系统控制飞行入轨,而电脑系统是不需要休息的。

  这样一小时60分钟,一天24小时。

  一天就有160颗卫星升空入轨。

  星链卫星都是1000公里以下的近地轨道。

  这个高度的卫星寿命很短。

  除了某公司,很少有国家抢占这些轨道。

  但现在,按主播这种速度。

  不用一年,全部的近地轨道就能塞满。”

  “我去,这样岂不是说,以后其他公司想要发射近地卫星,需要先向主播申请给个位置?”

  “你们最好好说清楚,这某公司是指哪个(狗头)”

  没有理会直播几乎疯狂的弹幕。

  陈易心神完全注意到AR眼镜投射到视网膜的一列列参数上面。

  这些,是卫星升空入轨的过程,涉及到的一些参数和轨道计算。

  按照陈易一开始计算的方案。

  整个升空入轨的过程,大体分为三个步骤。

  升空,提速,入轨。

  先从地面升空,升空越过卡门线。

  根据推力和质量计算,这些卫星不打开加力模式,低空的加速度很低。

  大概只有0.1米平方秒的加速度。

  即1秒钟加速10厘米。

  唯一厉害的就是持久。

  起飞前充满电。

  一边飞一边充电,这能持续加速几个小时。

  但因为气动布局的设计。

  在突破卡门线之前,105米每秒的速度就是极限。

  这意味它将在差不多10分钟之后,到达极速。

  而根据计算,到达极速,正好是5.4万米的高度。

  越过了5万米,这就进入了临界空间,大气阻力已经很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