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32章:西沙考古勘探_我在北大学考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让他有不懂的事情找沈明,沈明处理不了的事情,就直接来找他。

  等杨式挺离开后,沈明才感慨,“杨队,对你真好。”

  苏亦笑笑,“嗯,杨队挺好的!”

  沈明说,“杨队平时很严厉的,鲜有见他对一个人那么温和。”

  最后还感慨一句,“北大真好。”

  杨式挺好不好,那式因人而异。

  显然,沈明这一切都归结于北大了。

  不过,他的感慨也不能算错,苏亦之所以能够让杨式挺特别对待,全都是因为北大,要不是考上北大,他怎么会有机会认识苏秉琦先生,没有苏秉琦先生,他又怎么可能认识杨式挺先生呢。

  交谈之下才知道沈明刚从中大毕业,也才分配到省博没多久,难怪杨式挺会让他带着苏亦熟悉环境,估计是觉得两人的年龄差不多吧。

  当然,这个差不多也是相对的杨式挺先生来说的。

  就算被称为年轻人的沈明,差不多也三十了。

  大苏亦一圈。

  没法子,谁让他是被推荐上的大学。

  高中毕业后,跟其他人一样都被耽搁了不少的岁月。

  “咱们省博部门不是很多,文物工作队,嗯,我们自己喜欢称考古队,还有技术部,保管部,陈列部,行政科,总共加起来,也就是五六部门,重要跟出土文物打交道的还是咱们工作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杨队他们这些队长带队下工地,发掘结束后,有时候会在工地整理资料,有时候会回研究室,然后给出土文物排队,做记录,然后撰写发掘报告,发掘报告这个方面,我们能做的也不多,杨队说你是过来实习的,估计,未来的两三个月的时间主要还是学习如何做田野发掘吧。”

  沈明一边带着苏亦在省博闲逛一边介绍着各个部门的情况。

  中国博物馆起步较晚,新中国成立以后,各省市才相续成立省级博物馆,主要还是作为爱国主义的宣传窗口。

  出土文物展览相对较少,远没后世那么丰富多彩,甚至,一个展览好几年都没有更换再正常不过。

  而且,库藏也有限。

  就好比如广东这边,省博的库藏稍微说得上名字的也就是石峡遗址出土的各种文物。

  当然,考古出土文物,也不仅仅有石峡文化,也有其他的成果。

  “比如,咱们省博,74年的时候,吴振华老师就曾经参加过西沙考古勘察,带回来不少的瓷器,还有不少的铜钱。”

  说到省博的考古成果,作为文物工作队一员的沈明都有点尴尬,因为能够拿出来的成果并不多。

  其实也正常。

  这年头,各地考古工作队能够发掘出来的考古遗址都不是很多。

  七十年代之前的中国考古状况,普遍如此,苏亦不意外。

  然而,对于西沙考古勘探苏亦还是蛮好奇的。

  “咱们现在的条件去西沙做考古,并不容易吧。”

  他印象之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