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44章:亚洲栽培稻的命名_我在北大学考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

  这瘫坐下来,苏亦就不想动了。

  主要是太热了。

  只好在田埂上找一个有树影的地方乘凉,然后把脚伸入田渠上冲刷泥巴。

  沈明却自得其乐,这货,偷窥着旁边露出白皙脚丫子的粮研所姑娘洗脚呢。

  好在,钱咏文多少有点主人翁的精神,直接就给他拿过来冰镇西瓜。

  钱咏文说,“西瓜是用所的井水冰的,解渴。”

  然后就开始闲聊。

  “主要是现在农忙,所里就算想要雇人都找不到人手,没有办法,只好我们自己来了。要不是,有你俩来帮忙,我们估计还要忙一会,主要是这段时间,大家的都腰酸背痛了,一会,中午太阳又热,你俩要不来,我们一个中午就都搁这待了,所以你俩可是大救星。”

  等苏亦吃完西瓜,钱咏文才问,“说说,你们的来意吧。”

  之前,苏亦只说他们从省博过来,并没有详细介绍自己的身份,所以,这个时候,他只能够再次说,“钱老师,我叫苏亦,是省博文物工作队的实习生,现在跟杨式挺老师学习,这段时间想要写一篇关于石峡栽培稻的论文,杨主任曾经说过您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就让我过来拜访您。”

  钱咏文说,“你们考古的事情,我不太懂。”

  沈明说,“但您是水稻专家啊。”

  钱咏文哈哈哈,“这话就过了,水稻专家谈不上,就是跟水稻打交道多年了,多少有些心得吧。”

  说完,就望向苏亦,“就是不知道我有什么地方能够帮助你的。”

  苏亦说,“就是想过来跟您聊一聊,只要是水稻的就可以,毕竟,我对水稻不太熟悉。”

  钱咏文又忍不住笑了,“小伙子,逗我呢,刚才看到你插秧可是一把好手,快的很,所里的姑娘都比不上你快,一个人就顶我们研究所的三个年轻人了,结果,你告诉我,你对水稻不太熟悉,然后,你一个不熟悉水稻的年轻人,还打算研究石峡稻遗迹,这是不是太谦虚了。”

  苏亦说,“我从小在农村长大,从小就插秧,习惯了,又是学考古的,所以因为这种情结,才想做一下稻作起源的研究。”

  听到他这话,钱咏文就大致明白他的来意了。

  “你要做稻作起源的研究,那么丁颖教授的专著论文就必须要读了。”钱咏文说。

  苏亦说,“读了丁颖教授的《中国水稻栽培学》以及一些相关的论文也都读过,但,对于水稻栽培学来说,我就是外行,很多东西知道名字却不知道实物,而且,一些专业的东西以及数据也需要请教您这样的专家。”

  听到苏亦这么说,话题就继续在栽培稻上继续着。

  说着,钱咏文,就突然聊到了稻作命名。

  “现在,咱们亚洲栽培稻,国际上都在流行曰本型跟印度型,却往往忽略了咱们中国的籼、粳稻,对此,你怎么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