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54章:中暑了_我在北大学考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物种类就要画多少个。

  这个年代,是有照相机的。

  然而,照相机只是拍摄表面,没有观看器物的剖面图,这些东西就需要画。

  不仅曹子钧要画,苏亦也需要帮忙画。

  除此之外,陶纺轮登记表也需要做。

  当然,重中之重,还是墓葬登记表的整理。

  77个墓葬啊。

  每一个墓葬都要从层位,也就是位置,墓坑尺寸、性别、年龄、面向、头向、墓式、骨架保存状况、有无随葬品、有无拔牙、类比等几个方面来描述。

  遇到特别的情况,还要来一个备注。

  虽然,杨式挺已经在前期做一个大致的框架出来,但填充的时候,是需要苏亦来实际操刀的。

  前段时间苏亦也看了不少发掘报告,比如苏秉琦先生的斗鸡台、蒋若是先生的洛阳烧沟汉墓,又比如宿白先生的白沙宋墓。

  所以,在整理河当遗址的墓葬报告的时候,下意识模仿几位先生的描述方式。

  当然,河宕遗址毕竟是贝丘遗址,而且,还是史前遗址,想要像宿白先生一样引用文献记载加以注释,不太现实。

  只能够从人类学方面多下功夫。

  这样一来,苏亦的工作量就可想而知。

  所以,在库房待了大半个月之后,苏亦也终于累倒了。

  确切的来说,是中暑。

  六月份的佛山,太热了。

  他们又闷库房之中,通风条件不好,这个年代又不可能空调,甚至,像当年杨式挺先生窝在鲁迅纪念馆一楼整理报告的条件都不如,起码,当年还有几台破旧的电风扇来散热,现在嘛,啥都没有。

  苏亦能熬到大半月之后,才中暑,已经不容易了。

  主要是当天最高温度已经达到38°C。

  好在中暑也不是大毛病,苏亦自己离开库房,朝着阴凉处一躺下来,就缓解了那种心悸的症状,缓过神来的他,便让沈明帮忙冲一下盐水来喝,没有藿香正气水的年代,只好如此将就了。

  然而,经过沈明这大喇叭一广播。

  因为,他并没有第一时间帮苏亦弄盐水,当场就喊,“来人啊,苏亦晕倒了。”

  事情就升级了。

  杨式挺夫妇第一时间就赶过来,杨师母是医生,知道如何帮苏亦缓解症状,除了喂盐水之外还帮他按摩太阳穴以及手脚,除此之外,还让人找来高度白酒祛暑。

  酒精不好找,高度白酒勉强代替。

  很快,苏亦中暑的症状就得以缓解。

  然而,此刻,他的身边都已经围满了人。

  沈明心有余悸,“你小子,刚才把我吓坏了,人在库房的时候还好好的,一下子就瘫在地上了。”

  一下子,祖庙工作站的人,都知道苏亦这位考上北大研究生的小娃子是因为拼命整理发掘报告而累趴了。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并没有结束,也不知道事情怎么传出去的,当天下午,佛山博物馆的领导就过来看望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