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39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_贞观俗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房乔笑着起身回礼,丝毫没有轻视秦琅半分的意思,其实秦琅跟房玄龄不仅是同乡,而且两人之前已经有过数次合作,配合可谓是十分默契,特别是秦琅主持税赋改革的时候,房玄龄可是全力支持的。

  这位精通典制政令,熟悉律法,明达吏事,不仅深得皇帝倚重,就是满朝上下也是人缘极好,如今朝中,房玄龄已经是一股极强的政治势力,他又通过联姻范阳卢氏、太原王氏以及吴郡吴氏等,与士族结盟。

  另一方面,他也跟历城同乡秦琼秦琅父子保持了不错的关系,故此房玄龄在政事堂确实是当之无愧的首相。

  “拜见许国公!”

  高士廉笑着还礼,当年玄武门之变前,高士廉是雍州治中,秦琅则被安排到长安县做法曹,玄武门事变当天,秦琅组织囚犯与高士廉一起攻打芳林门,驰援玄武门,也是并肩战斗过的。

  老高在李世民继位后,便立即做上了侍中的位置,可惜没多久还是被贬出朝堂,外放了好几年,论在政事堂上的地位,其实还不如三拜两免的秦琅稳,这次李靖辞右仆射,皇帝最后没选大舅哥长孙无忌接班,却选了妻舅高士廉回来。

  主要也还是因为高士廉年长,比较成熟稳重。

  “三郎一回京就闹好大动静啊。”高有些关切的道。

  “有劳许公记挂了。”

  中书令温彦博、侍中杨师道,还有检校侍中王珪,三位宰相面对秦琅的见礼时,却表现的比较冷漠,连做为秦琅未婚妻姑丈的杨师道,也是如此。

  温彦博更是直接出言嘲讽秦琅寒门出身,不尊士族。

  温彦博是太原名门士族,温家三兄弟可是相当荣耀的,入唐都授显职,兄弟俩人都先后入中枢主政。王珪更不说用,太原王氏嫡出,又是名士,当年因此入建成东宫。杨师道则也是弘农杨氏观王房,前宰相杨恭仁还是他大哥。

  三个顶级士族出身的宰相,对秦琅在东宫闹的那一出,非常不满。秦家虽也是士族,可顶多算寒门,如今秦家父子一朝得势,倒反而压到士族头上来了,秦琼官拜太尉,位在宰相之上,秦琅二十来岁,却已经三拜宰相,检校司空。

  秦琅呵呵一笑,却也懒得跟他们废话,道不同不相为谋。

  “武昌郡公!”

  秦琅转过来,戴胄却是主动起身见礼,这位倒是个能臣,只不过他出身跟秦琅差不多,祖父也只是北魏的一个州从事,父亲也只做到了县令,戴胄是靠读书科举入仕的,以明经入仕起家吏部云骑尉,再迁门下录事,因为性格坚贞,有才干,熟知律法,通晓方案,所以为当时的宰相苏威和裴世矩赏识,入唐后为李世民的王府参军。

  李世民称帝后,他先后做了兵部郎中,大理少卿,然后又担任过民部尚书、尚书左丞、谏议大夫。

  有一段时间,尚书左仆射萧瑀免职,右仆射封伦罢官,戴胄奉命主持尚书省政务,结果处理的井井有条,比萧封二人在位时还要好,堪称是大唐立国以来最好的尚书左丞。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