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章、不合逻辑_汉魏文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董勋是在“衣带诏”政变后不久,携三名忠诚的家奴。逃到河东来的,投于董氏本家。董氏长老商议之后,觉得奇货可居,便将其藏匿起来。以期将来袁、曹大战,袁家占了上风以后,可以奉献出去——河东郡内大姓,卫家有卫觊、裴家有裴茂,皆在曹氏麾下,为了跟他们对抗,董氏是相对于倾向袁氏的。董蒙因为不好读书,在家中地位很低,负责一些杂务,就也被牵扯进此事中去了。

  董蒙本人是反对长老们的想法的,他认为董勋非足为宝,反是祸端,不如一刀杀了,献于曹氏为好,可惜长老们不听他的。后来是勋出镇河东,巡游各县,突然撞上门来,那时候长老们还并无算计,故而没想让董勋跟是勋碰面,更想不到让董勋去劫持、谋害是勋。

  此后是勋征裴徽及柳氏子弟为属吏,而独不及董氏,董氏便起了杀心——其实不怪是勋,董家跑出来见客的全是一票腐儒,他压根儿就没兴趣——欲使董勋刺杀是勋,若成,则可趁乱控制郡府,将河东拱手献给高幹,若其不成,及时把董勋抛出去,也未必便会惹祸上身。他们还计划着启动隐藏在卫家的卫霄,打算祸水东引。

  董蒙对此更是坚决反对:你们以为曹家都是傻瓜啊,董勋跑来河东,肯定是来投奔本家的,哪怕你指天划地,说董勋没来,谁信哪?董勋跟卫家有啥关系,为啥会去投靠卫家?而只要董勋一度藏身在董家,则家族身上的污点就难以抹去,匿而不报本是一罪,匿而又使其刺杀郡守,罪之二也——那么大一个钦犯,藏在家里,难道就不会派人监视吗?要说谋刺之事都是董勋一人所为,族内无人知晓,套用是勋《讨袁绍檄》里的话:“乃以为天下皆眚者耶?!”

  可惜那票利令智昏的废物长老,还是不肯听他的良言相劝。

  不过等到董家做好了谋刺是勋的计划,却一时没能得着合适的机会——是勋随即就北上永安,去跟高幹见仗去了,等回来以后,身边儿部曲已全,光靠董勋跟他三名家奴,压根儿便近不了身。

  只是到了这个时候,董家却又不想刺杀是勋了,无他,因为袁绍已在官渡战败,眼瞧着形势有点儿不大妙。尤其因为邻郡的关系,太原各大姓和河东各大姓常为婚姻,相互间都有沟通,太原郭氏已经算投了曹了,王氏跟是勋暗通款曲,高幹只是怀疑,董家可打听到了确切的消息。这袁家倒还只是小挫,并州高幹,底儿都快给人掏空啦!

  于是董氏长老们开了好几天的会,最终决定,算了,咱还是跟卫氏、裴氏他们一样,傍着曹家吧。直到这个时候,他们才想起董蒙当日的金玉良言来,于是召他前来咨询,说咱们现在把董勋献给是太守,如何?董蒙这个气啊,你们早干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