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章、刺奸密奏_汉魏文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返内廷,就突然接到了一份刺奸递来的密奏,览之大怒,便即下旨,召是宏辅前来相见。

  可是接下来就是头疼,而即便头疼也禁不住他胡思乱想,最终决定,这事儿还是先放一放……啊,是勋来了,那成,咱们暂且谈点儿别的事情吧。

  且说曹魏的官僚架构,主要是由是勋牵头,与陈群等重臣共同拟定的,但曹操并没有全盘照准,而多少作了一些微调。即以三台三省十二部制而论,原本陈长文等人是主张彻底消除内廷,完全恢复到汉武帝之前外朝独大的局面的,却被是勋给拦住了:“数百年之制,岂可一旦而遽废之耶?”

  就政治理念而言,他本人也反感内廷,但深知改革的步伐不能迈得太大,否则必然会绊跟头,而且曹操也断然不肯同意。要是因为这件事而根本上忤逆了曹操的意思,进而使得曹操对整套新的官僚体系都表露出不信任感,恐怕会捡不着芝麻,更丢了西瓜呀。

  内廷说白了,乃是人主用以扩展权柄、制约外朝的主要工具,你可以想办法裁抑之,但不大可能一朝一夕便彻底消灭之。曹操作为一名强势君主,又是幕府那种草台班子玩儿惯了的,不让他跟自家亲信、侍从之臣见天儿开小会是不可能的。所以最后的设计,是分内廷为三省,裁减并且拆分其权,而且内廷侍从之臣的品秩也要远远低于外朝。

  先形成这种制度,那么等到换了一个并不那么强势的君主上台以后,就可以逐渐把内廷的影响力给限制到最小范围啦。

  只有一点是勋与陈群等人全都坚持,即内廷皆用士人,而绝不命以阉宦。这点倒是容易通过,因为曹操虽然是阉宦家庭出身,但他起家之途就是靠着跟宦官集团划清界限,才能为士大夫们所引为同类的,而且东汉常侍之祸,但凡四十岁以上的士人还都记忆犹新,目为殷鉴。所以设定了这么一套制度,起码可以保证曹魏三代之内,不大再会出现宦官干涉政务之事。

  果然他们的设计上报曹操,曹操原则上赞同,实际上做了点儿微调,又略略扩充了内廷的权力。就此秘书监杨修和门下监刘放二人,权势便即凌驾各部之上,而仅在三台长官之下。

  是勋有时候也会暗中慨叹:“孙彦龙,吾误卿也。要是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你应当跟刘放二人官位相侔才是……”

  再一便是刺奸和校事,原本在是勋的计划中,是将这一特务机构完全从君主身边剥离开来,而归之于掌握监察大权的御史台。然而曹操大笔一挥,把他们给分去门下监了这机构我用着顺手,不打算放弃。

  自荀攸以下,包括陈群、刘晔、毛玠等群臣纷纷往谏,荀、陈等人还算婉转其辞。毛玠那话就说得很难听了:“君不信臣。何以使臣效死命乎?”可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