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十四章、美妙的误会_神圣罗马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政府,自然不会拒绝奥地利政府的抛出来的橄榄枝了。

  事实证明,奥地利政府对于普鲁士王国的判断错了,经历了普丹战争的失败过后,普鲁士政府内部很多人对统一德意志的战略丧失了信心。

  这是小国的悲哀之处,承受不起失败。失败过后,大家的信心就没了。

  要知道普丹两国停战条约一签订,普鲁士王国的内部矛盾就爆发了,革命党人再次发动起义,只不过起义很快被军队给镇压了下去。

  在这种背景下,腓特烈-威廉四世稳固政权都来不及,统一德意志地区的战略计划,早就被他们丢到了九霄云外。

  历史上,普鲁士王国计划受挫之后,同样陷入了低潮。直到铁血宰相上台过后,通过一系列的合纵连横,打赢了第二次丹麦战争,才挽回了士气。

  在俾斯麦的努力下,普鲁士人又鼓起勇气向奥地利发起了挑战,赢得了普奥战争后,普鲁士军队才完成了蜕变。

  很多专家学者认为普鲁士赢得战争过后,普鲁士政府放过奥地利是外交布局,避免未来的普法战争中,奥地利背后捅刀子。

  以及俾斯麦担心吞并奥地利过后,造成新生的德意志帝国中天主教徒增加,引发国内的宗教矛盾。

  弗朗茨却不这么看,就算不能吞并奥地利,难道割地赔款也不行么?

  要知道历史上的普奥战争,奥地利输了战争,主要损失还是体现在政治上,实际上付出的代价并不大。

  身处这个时代,弗朗茨才知道普鲁士王国的财政情况有多么糟糕。结合当时的情况,奥地利并非没有一战之力。

  决战失败过后,奥地利国内的预备役动员也快要完成了,如果普鲁士王国不见好就收,就会变成一场持久战。

  看了看干瘪的钱包过后,俾斯麦自然是果断的选择了见好就收。

  利益都是靠实力争取的,既然奥地利实力犹存,那么要付出的代价自然就不大了。

  如果奥地利政府当时破罐子破摔,选择和普鲁士王国死磕到底,没准什么都不用付出,等普鲁士王国没钱了自然就退兵了。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