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十一章、有钱好办事_神圣罗马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候了。

  这让道德还没有完全沦丧的萨尔瓦多看不惯,当然他也不是圣母,只是顺口一提,对于这种乱党分子他也是深恶痛绝的。

  莫特里赫笑呵呵的说:“没有问题,劳工数量不足的问题,我马上去打报告,机械设备公司的库房里面还有,直接派人过去提货好了。

  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我会上报给总公司。不过萨尔瓦多先生,现在到处都缺技术人员,总部都在全欧洲挖人,你不要抱有太大的希望。”

  没错,奥地利的铁路施工队伍中,也有来自欧洲各国的技术人员。为了战略安全需要,这些人不能成主要设计师。

  这一点是弗朗茨要求的,主要是英国人在海外输出铁路标准的时候,在这方面夹在了不少私货,不少国家都被坑了。

  现在奥地利所有铁路公司,都采用同样的办法。技术人员不足,就让工程师带学徒顶上。

  反正是按图施工,只要在工地上学上一年半载,就可以主持简单的技术工作,有经验的工程师每天指导、布置任务,然后检查验收就行了。

  基本上一段铁路修建完成,这些学徒们也就差不多出师了。这个年代的铁路工程师,基本上就是这么来的,从学校毕业的人反而是少数。

  看着士气高涨的手下们,萨尔瓦多苦笑着点了点头。增开新的施工线,他这个总工程师的任务更加重了。

  这个时代的交通工具就是骑马,不会骑马的人都吃不了这碗饭。隔三差五就要奔波百八十公里,这样的日子可不轻松。

  反倒是他手下的技术人员要轻松些,跟随着大部队行动,不需要三天两头的往两边跑。

  这是工程师数量不足的弊端,如果把这些工作全部交给底下人负责,他又不放心。基本上遇到技术难题的时候,萨尔瓦多都要去亲自主持。

  19世纪初起,欧洲铁路建设才刚刚起步。截止到1850年,整个欧洲大陆上已经通车的铁路加起来,都不会超过一万五千公里。

  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自然是稀缺人才了,这种背景下,奥地利铁路大建一开始,各大铁路公司就爆发了抢人大战。

  对萨尔瓦多来说,现在是痛苦并幸福着。工作任务重,也就意味着待遇高。

  比如说他在担任技术总工的同时,还负责了两端的施工的主要技术指导,那么就可以多拿两份儿工资。

  现在再加两个施工点,如果公司没有派人过来帮他分担压力的话,也意味着他又可以再增加两份工资,也就是总共五份薪水。

  如果不是薪水待遇实在是太好了,他早就撂挑子不干了,怎么可能接受这种没日没夜的工作呢?

  这样的好日子可不常有,加上莫特里赫承诺的奖金,一旦完成了任务,萨尔瓦多相当于在一年之内拿到了十年的薪水。

  像萨尔瓦多这种的毕竟只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