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章、债务延期_神圣罗马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士不具备进行全球倾销的能力,大部分海外市场他们都进不去。

  拥有较为完善的商业网络,有能力在全世界大部分地区进行倾销的国家,一共就那么几个。

  分别是英、奥、法、西、荷、葡,这六个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殖民帝国。

  其中西班牙、荷兰、葡萄牙均以没落,商业网络还在,殖民地却没有多少,无力消化普鲁士的工业产能。

  法兰西的殖民地不少,市场却不大,国内的资本家就不够瓜分,自然不可能放普鲁士商品进入。

  奥地利的殖民地开发不错,市场相对完善,可惜奥地利本身的工业产能就很庞大,没有多余的市场。

  况且,就算是放普鲁士商品进去,面对奥地利商品的竞争,他们也卖不出去。

  英国人的殖民地最多,市场相对充足,内部竞争也不是那么激烈,可以说是普鲁士的唯一选择。

  这种背景下,英国人自然要压价了。一面出口工业原材料给普鲁士,一面接受普鲁士的工商业制品抵债,看似在给柏林政府帮忙,实在是普鲁士在替他们白打工。

  不仅仅只是白打工,现在英国人又更进一步,要让普鲁士王国赔本打工。

  腓特烈三世现在的心情就如同:幸幸苦苦打了一年工,年底算账一分钱未赚,还倒欠一屁股债。

  偏偏他还不能拒绝,要不然失了业,房贷、信用卡、~~呗一起压上来,那简直就是……

  日子总是要过的,“血亏”总比“血本无归”的好。被压价也只能认了,柏林政府不得不硬着头皮承担这笔损失。

  腓特烈三世期待的问:“情况怎么样,英国人同意债务延期了么?”

  没有办法,普鲁士王国资源匮乏,必须要进口工业原材料,马克大家是不认的,这就必须要消耗外汇。

  和英国人达成的实物抵偿协议,并不是说把商品丢给债主就行了,柏林政府还没有那么霸气。

  普鲁士的债主大都是银行、金融机构,这些人都是玩儿金融的,对国际商品贸易没兴趣。

  真实情况是普鲁士把工商业产品卖给英国资本家换取的外汇,在扣除成本后,剩下的钱都拿去还债。

  “协议”的作用是英国政府同样放普鲁士商品进来。要不然在自由贸易体系下,普鲁士商品的销售范围仅限于英国本土,不用想也知道,那根本就卖不动。

  现在遭遇价格暴跌,商品的销售价格,还不够工业原材料的成本,做了赔本的买卖,柏林政府自然没“外汇”还债了。

  外交大臣弗德曼的脸色一下子沉了下来:“我们已经想尽了办法,甚至还获得了伦敦政府的支持,最后协商还是失败了。

  这次经济危机对英国的影响,比我们预想中还要大,银行现在也缺钱。

  我们的债主之一,加里特银行就因为资金链断裂,在谈判途中破产了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