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55章 涅恰耶夫来了_天朝之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仅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快速发展,连农业也在迅速迈向资本主义――用来扩张和殖民的集体农庄正在从形势稳定的内东北开始瓦解。和俄国的情况不同,中国农村早就没有“公社”这样的组织。土地私有制深入人心,一旦外部环境缓和。移居东北的集体农庄庄户们就开始分田单过。随后土地买卖也开始出现,先是私下的买卖集体农庄的“股权”。稍后一些。在大明朝廷承认了集体农庄土地可以归私人所有之后,买卖更加的活跃起来。

  短短几年时间,仅仅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就出现了无数占地100亩到300亩之间的富农农场――这是目前大明新土地农业最经济的规模,大于这个数字就需要雇佣太多的工人,管理的难度也随之提升。而少于100亩的农场又无法发挥集约效应。使得牲畜和各种先进的农业器械都变得不再经济。

  随着欧洲重型挽马的引进――这种体重可以超过一吨的巨大马匹最初是陆军引进用来拖拽重炮和重型马车的,后来又被一部分退役的军人们买下牵回家里去耕地了(当然牛耕还是更加普及的);还有各种各样先进农具的普及――这和钢铁工业发展很快有关;以及种植和养殖结合的轮作法的采用一起都大大促进了富农农场的效率。

  至于佃租农业在东北这样的新土地上是很难发展的,因为没有人肯当佃户。现在东北的经济发展极快,除了农业之外,采掘业、林业、重工业还有一些新兴城市的商业和服务业,都在吸纳劳动力。这也是有人愿意出售土地的重要原因。根据《大明宅地法》的规定,移民(包括集体农庄庄户)在获得土地后需要耕种五年才能获得所有权,再过五年就允许出售。而内东北的耕地价格一般在15银元到30银元一亩,一户农家出售的土地大约获得一千元以上的现金,足够他们在东北的任何一座大城市购买上一所宽敞舒适的宅院并且配上全套家具。而东北城市里面普通劳动者的工资也因为供求关系的缘故,要比汉地高差不多一倍。而食品价格又低了20%,所以日子还是非常好过的,应该不会和朱明王朝为难。

  真正让朱济世觉得有些不安的,却是新土地农业的发展对汉地农业的冲击。根据大明农林部的统计,截止光复17年底,汉地18省的耕地(不包括草场和得到开发利用的山林)总面积约12亿亩。占整个大明帝国(包括附属国)耕地总量的25亿多亩的约46%。已经跌破了半数!

  而大明新领地和附属国中耕地最多,且比较肥沃,距离大明汉地也较近的东北六省、南北交州省和暹罗王国已经开垦出来的耕地总数就高达8亿亩之多!超过了汉地耕地总数的三分之二,而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