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六十九章 棉花_逆世红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是身子情况不允许,他甚至想要出门去看看走走,亲眼见见他治理下的大好河山。

  而在民间,这一年里发生了不少徐婉真所在意的事。

  涂曼芬在六月里嫁给了汪乐裕,当八月桂花飘香的时候,就传出了有孕的喜讯。

  涂曼芬出嫁后便是当家主母,汪乐裕早就和苏州的汪家断绝关系,自立门户。他信守承诺,让她仍然可以忙碌着棉花作坊的事。

  终于,在她诊出有孕的同时,棉花作坊里也产出了轻白柔软的棉花。

  双喜临门,宁先生在百草味设宴请了有功之臣,发了赏钱下去,棉花作坊可以正式开工量产。

  涂曼芬有孕之后,宁先生便不允许她继续奔波。和徐文敏商议了股份,便由徐文敏派出了管事进行后续事宜。

  在宁先生的主导下,成功做出了棉花。但她心性淡泊,对钱财并不十分在意,并没想过要垄断资源并以此牟利。

  她和徐婉真的初衷,是为了让老百姓们都能穿上既暖和又经济实惠的棉衣。而且,棉花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整个纺织行业都会因此受益。

  所以,宁先生所想,是能让这个技术能快速的推广普及到全高芒,而非为她独有。

  召集了徐婉真、徐文敏、涂曼芬一起商议之后,将棉花的纺织技术形成条陈,通过织锦坊上报给了朝廷。

  棉花做出来的成品,诸如棉被、棉袄、棉布等等,都交给徐家商号建起专门的作坊,扩大生产。并且,通过商号的销售网络,迅速的扩散到了全天下。

  宁先生将之前的棉花作坊,改成了进一步研究棉花成品的地方。比方说,徐婉真念念不忘的卫生巾。

  织锦坊本就管着纺织,这项新技术的出现,令徐昌宗也立下一功。

  太子对民间的新生事物本就很感兴趣,徐婉真在几年前呈上的鹅毛笔,如今已经通过学馆、商行遍布到全天下。

  鹅毛笔成本低廉,取材随手便可制得。降低了寒门学子的学习成本,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文字,令民智初开。

  这次的棉花纺车等技术,令他看到的,远远不止商机这么简单。有了这样经济实惠的御寒之物,在冬日可供更多的老弱熬过寒冬。

  高芒立朝以来,才刚刚从前朝的战乱中恢复元气。历经先帝和庆隆帝的休养生息,大地焕发出了生机,人口也慢慢繁衍开来。

  一个国家要繁荣,无论是军力还是商业,不起眼的黎民百姓都是重中之重。

  更重要的是,将这样厚实的棉袄提供给边塞士兵,战斗力起码上涨三成。

  这,丝毫没有夸张。

  要知道,高芒虽然纺织行业发达,但绫罗绸缎价值高昂,平民百姓负担不起。

  在有棉花之前,百姓们所穿得最多的,是葛麻等粗麻捣练而成的麻布。这种麻布制成的粗布衣服,纤维很硬扎人皮肤,更关键的是,御寒功能极差。

  大户人家在冬天常常用来御寒的毛皮、狐裘等物,平民百姓更是可望而不可及。

  就算是守卫边疆的士兵,绝大多数也只有麻布衣裳穿。那些丝绸毛皮,只有极少数的将军、副将等人才有资格穿着。(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