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三章:循环(为大家的推荐票加更)_三体:史上最称职的面壁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跟齐光禄去往两百多公里外的沙漠试验田。

  保护姜宇的人,以及随行的科研人员,加起来有两百多人,组成了一个长长的车队,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车队像黑色长蛇一样前进。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车队来到一片不大的沙漠。

  离试验田还有一段距离,就看到了沙漠中一片耀眼的绿色。

  齐光禄介绍道:“这片试验田是第一组的最新成果,利用了一种变异的霉菌,跟小麦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生态循环。”

  来到试验田的近前,已经春末了小麦竟然才刚刚开始长杆。

  如果是种在平原上的话,这些小麦的长势就太差了,可是在黄色的沙漠里,它们却像是宝石一样耀眼。

  有个科研人员拿了一把铲子,在齐光禄的授意下,从麦田旁往下挖了几下。

  一开始还只是黄沙,可以在挖了十几公分后,就看到沙子开始发黑。

  齐光禄蹲在坑旁介绍道:“大家看,这就是代号为T1-68的霉菌。

  “一般而言,微生物都喜欢在潮湿阴暗的地方生活,不过干燥、炎热的沙漠里也是有微生物存在的,只不过数量很少。

  “大家看到的这种黑色霉菌,就是用沙漠中的一种微生物跟霉菌杂交,又在辐射下发生了变异的产物。

  “它们很喜欢热量,所以藏在十几公分的沙漠里,对他们来说很舒服。

  “它们的活动会把水分留住,大家可以看到,只要挖到了T1-68,沙子就没有表层那么干燥。

  “继续往下挖的话,还能看到更多的T1-68,沙子也会越来越湿。”

  姜宇欣慰地点点头,十几公分的沙子下面,的确看上去有点湿润。

  工作人员又挖开了离麦田较远没有霉菌的沙子,一直挖了二三十公分,从上面一直干到下面。

  再往下挖,才多少有了点水分的样子。

  可见这种霉菌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齐光禄继续介绍道:“大家看到的这种小麦,也是一个新品种,根系非常发达。

  “一般而言我们肉眼可见的小麦根系,长度也就十公分。

  “可是这种小麦的根系,可以达到三十公分,完全可以扎到T1-68的生存区。

  “肉眼不可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小麦根须更是会达到两米左右。

  “所以这种小麦整个冬季和春季都在发育自己的根系,到夏季才开始生长,目前一年只能收一季。

  “小麦死亡后,它的根系又会成为T1-68的养分。

  “这个小型的生态循环系统,只用原先沙漠小麦一半的水分和肥料,是目前我们发现的沙漠农业的最优解!”

  姜宇带头鼓掌,在沙漠农业方面,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等接受了大家的掌声,齐光禄才有些不好意思地道:“大家先别忙着鼓掌,我还没介绍它的缺点。”

  大家笑了笑,继续听齐光禄往下讲。

  齐光禄又道:“这个小型生态循环系统的缺点就是,T1-68需要一定的培育成本。

  “但是只要种植了一年,沙子里就有这种微生物了,不需要继续添加。

  “另外,还是要解决水的问题,只不过不需要添加粘合剂了,对水的需求量也小了一半。”

  姜宇笑道:“不管怎么说,这个项目都为沙漠农业减少了二分之一的负担!”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