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32【印度来了留学生】_梦回大明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习圣贤文章。”

  “没问题,每人每年一百两银子学费,”王渊说道,“他们真学会了本事,我给他们单独名额参加科举。”

  只要是大明属国来的留学生,都可以在京城参加科举,这是朱元璋那会儿的旧制。但是,必须在国子监读书,以国子监的学籍应考,野路子不被朝廷认可。

  黄煦说道:“学生这次有一随从,便是天竺贱民出身。此人勤快且忠心,脑子也好使,天竺贱民也是可以教化的。”

  王渊说道:“让他进来看看。”

  很快,一个印度贱民被带来,黑得近似于非洲兄弟,见了王渊立即跪拜。他先是吻自己的双手,又用手去摸王渊的靴子,估计类似中国的五体投地吧。

  王渊问道:“可会说汉话。”

  贱民回答:“会,一点点。”

  王渊点头:“下去吧。”

  王渊又对黄煦说:“那几个婆罗门子弟,你让他们带一百两银子,去国子监报道登记便可。住宿费另算,也可自己租房子。”

  印度文化一向服从强者,历史上被英国殖民,高种姓子弟以进牛津、剑桥为荣,估计今后会以进南北国子监为荣。

  大明的国子监,已经变得非常糟糕,除了几个高级官员,老师全是些混日子的。也不算混日子,他们的主要精力,并非用于教学,而是埋头苦读考进士。

  这是因为,进士不愿在国子监当老师,只能选派举人做老师。

  可老师的待遇又不高,而且没有晋升途径,一个个就想着继续科举,教授学生的时候便随意糊弄。经常是,上课让学生背诵书本,老师在课堂自己学自己的。

  唉,国子监也该改革了。

  实行导师制,每个老师分配多少学生,然后以此来考核政绩。教满了多少年,教出多少进士,就能外放地方当官。以教出进士学生的数量评定,最高评级可以直接外放知县。

  这样才有奔头嘛,否则谁愿意认真教书?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