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二节 北大荒 下_中华大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想着想着,赵刚倦意上涌,就在书房睡着了

  “纵横的沟壑,裸露的黄土,散布的沙砾与碎石……这难道就是“用手攥一把能出油”的黑土地?”

  赵刚看着面前的不毛之地,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是残酷的现实摆在赵刚面前:黑土地正在变瘦,正在消退,正在流泪!大地母亲的身上遍布了伤痕。\wWw、qΒ5、cǒm

  黑土地,是寒冷气候条件下,地表植被死亡后,经过长时间腐蚀形成腐殖质后演化而成的。它肥沃,腐殖质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团粒结构好,是肥力最高的土壤。

  而东北的黑土层多在波状起伏的平原和台地低丘区。正是这种特殊地形,使得水蚀、风蚀和冻融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

  黑土区降雨不多,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左右,大都集中在6至9月,多以暴雨的形式出现,加上漫川漫岗的地形和当地农民习惯顺坡打垄,就形成了径流集中、?刷力大的“水蚀”现象。

  东北冬季积雪量大,春季融雪径流所形成的冻融侵蚀和重力侵蚀,对黑土地的危害极大。

  在水蚀与冻融双重作用下,东北地区形成大量的侵蚀沟,不断向四周伸展,像利器般切割、吞噬着农田,威胁着村庄。

  赵刚信步向前,正遇到正准备春种的一个农民。赵刚急忙问道:“老乡,这地怎么变成这样子了,前几天还是黑油油的好地呀!”

  在赵刚的右侧地里,就有一条深4、5米宽5米长达100多米的侵蚀沟,那农民气愤地对赵刚说,

  “前几天,前十几年就有这条沟,这几年越来越大,土也黄了,粮食也少了,肥水都浸沟里面了!

  赵刚举目望去,广大的黑土区侵蚀沟遍布,就像伤口一样分布在黑土地上。黑土层差不多薄了一半,严重的地方甚至只剩薄薄几厘米,颜色也由黑变黄。也许再过几年,黑土层将基本消失,成为真正的“北大荒”。

  这能怪谁呢?赵刚知道在美国,1934年的一场“黑风暴”就卷走三亿立方米黑土,当年小麦减产51亿公斤,举国震惊。为保护黑土地免受侵害,国外两大黑土区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围绕合理规划土地和建立科学耕作制度等开展研究,大举营造农田防护林,采取保土轮作、套种、少耕、免耕等办法,充分发挥耕作措施与林业措施相结合的群体防护作用,经过40年的治理,已见成效。

  造成东北黑土地如此“受伤”,尽管有些“天灾”是不可抗拒的,但它的发生又不是偶然的,很多情况下,是人类在为自己的“无限制开发和掠夺式经营”行为“埋单”。

  突然间,大地剧烈的摇晃起来……。

  赵刚从梦中醒过来,发现黑牛正在摇晃自己,看看窗外还一片漆黑,就用手推了黑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