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22章 改名换姓_我,刘辩,三兴汉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犍为郡,荀攸与赵瑾配合地很愉快,但在雒阳的刘辩心情就没有这么舒畅了。

  尽快知道天下豪族豪强们一定会对新税制产生反应,但事到临头刘辩还是觉得生气。

  距离雒阳越远,反应越大。

  这段时间,刘辩在云台殿的侧殿放置了一张舆图,记录着近期来的种种。

  荀彧在刘辩之侧,更新着各处的最新消息。

  君臣二人已经很习惯了。

  司隶治下尚还安稳。

  即便是自四月开始就滴雨未下,旱情最是严重的三辅。

  “目前三辅百姓虽日日求雨,但过去几年三辅之地也是天灾不断,当地官府皆尽心救济……是以今岁旱灾虽严重,三辅百姓,尤其是屯田百姓普遍相信陛下会下令及时救灾,并未发生百姓大规模逃荒之事。”

  刘辩应道:“今日之司隶部,当称得上根本稳固了。”

  去年的右扶风大雨恰好避开了夏收,三辅有着前两年屯田的存粮,陈仓还有巴蜀等地的补充,并不缺救灾的粮食。

  这份沉甸甸的信任,刘辩势必不会辜负——只要确保吏治别太离谱,三辅继续保持稳定不成问题。

  荀彧则拜道:“恭贺陛下!”

  “你我君臣共勉!”刘辩笑了笑,又伸手指向了舆图之上的冀州——“旬日前,常山太守上书言称有黑山贼下山劫掠百姓,刺史应劭也道劫掠之贼疑似黑山众,昨日,平南中郎将张燕上书自证,文若如何看待?”

  荀彧答道:“臣以为未必是张燕授意。”

  刘辩点了点头:“张方还任羽林郎,张燕没必要此时生乱……河北山脉绵延,只怕他已失去了对部分贼帅的掌控。”

  “应劭应能应对妥当……当不至于派兵。”

  刘辩做出了结论,事涉百姓安危,早在事发之处他就下了要求应劭严防贼寇趁机作乱的公文,如今只相当于事后总结。

  “青州黄巾贼复现……张角都死了十年了,青州还有黄巾……”刘辩冷笑两声,“看来当初刘玄德在北海国做的事还是没让某些人醒悟。”

  荀彧只当做没听见。

  “是否出兵青州之后再议……荆扬呢?这两州将来都需安置南迁百姓,情形如何?”

  荆扬被刘辩相提并论,他们的情况也大致相同——蛮夷总是最好的生乱借口。

  扬州是曾被荀爽平定的丹阳郡山越,荆州则是一直不太安稳的武陵蛮。

  荀彧说道:“山越先被臣叔父讨平,如今虽乱,规模却不大。武陵蛮反叛次数多矣,亦不足为虑。”

  刘辩手握重兵,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该把大军压向何处。

  多地都有风波,但风波都不算太大。

  拔剑四顾心茫然。

  不知是不是受到北军和西园军的威慑,所有人都很有默契地不当出头鸟。

  此外,凉州的羌人们罕见地没有趁机生乱,只有曾经被平定的卢水杂胡的残部联合鲜卑人在河西四郡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