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四章 西军的经典战术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因利国监的失守,而撕开了一个大口子。

  无论是徐知州,还是罗副总管,都承担不起利国监陷落的责任。

  第二个问题,贼军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动机出兵?

  也很容易判断。

  朝廷大军挥师北上,即将进入京东东路,与贼军接战的关键时刻,

  其南线出动偏师袭击利国监,显然是为了调动朝廷大军,以分担北线的压力。

  要是放任贼人的战略意图达成,北线大军就算不来回奔波,也难以安心攻打贼军。

  第三个问题,这一仗是否妥帖?

  那要看怎么打。

  据求援信使带来的情报,袭击利国监的贼人约有三千。

  在监内有上千守军配合的情况下,贼军这点人数不算多,

  入徐西军再疲惫不堪,也能将这些贼人赶走,

  正好以此战的胜利,振奋全军连日奔波后低迷的士气。

  因此,众将很快就统一了马上出兵,解救利国监的思想。

  第四个问题,出动多少个营,才能打得赢。

  入徐西军共有三个将十五个营,编制兵额七千五百人,缺编近两千。

  再减掉因伤病掉队或在休养,暂时无法上战场的两成人员,实际只有四千五百人。

  若是白天打仗,出多少兵的问题根本不用讨论。

  贼人只有三千,还有利国监内的守军拖着。

  官军最多出动两千人马,隔着老远,就能靠着西军将士的雄壮军容吓跑贼人。

  但夜间作战,视线受到严重削弱。

  贼人可没本事凭借官兵手中的火把,分辨赶来增援的官军到底是西军还是厢军。

  而西军初来乍到,对彼处地形根本不熟,又是夜间行军,非常危险。

  即便安排一个徐州指挥带路,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地势上,利国监又是山地,高于彭城,官军需要从下仰攻贼军,相当不利。

  万一派出的人少了,贼军只当是徐州原有守军这种软脚蟹,不管不顾地冲上来,麻烦可就大了。

  说白了,战力冠绝大宋的西军,再勇悍,也是人,被砍了脑袋照样会死。

  拉开距离,靠严密的阵型,以强弓硬弩和坚甲利刃打击乌合之众,很容易打出夸张的交换比,让贼军知道什么才叫真正的精锐。

  但要是被贼人冲入阵中,变成了混战,再是精锐也没用,贼人就算拿根削尖的竹子,照样能捅死人。

  这种近身肉搏,以命换命的打法,从来都不是西军的首选战术。

  短暂的交流后,众将达成了一致意见。

  全军压上,拉开间距,一人双火,假作万人规模,以图吓跑贼军。

  没错,就是吓跑,众将根本就没考虑要硬碰硬。

  他们只是客军,南线也不是主要战场,主要任务是防守而不是进攻。

  本部就这么一点人,为什么要和给口吃的,就能招到兵的贼人拼伤亡?

  更关键的问题,是长时间行军后,全军将士的士气和体力都严重下降,

  官兵的战斗欲望极低,能不打最好别打。

  黑咕隆咚的夜里,一旦与贼人短兵相接,就容易打成众将最不愿意面对的混战。

  最后一个问题,行军序列如何安排?

  简单的讲,就是谁打头阵。

  这一仗既然是驱逐战,那基本就不用考虑首级战功,打头阵不会有更多的功劳。

  还因为黑灯瞎火,远距离看不清官军的军容,

  纵横京东无敌手的贼军,有极大可能不会因为官军人多就被吓跑。

  反倒有可能凭借旺盛的士气,冲上来试试官军的成色再说。

  所以,打头阵还有一定的危险性,有可能要打一场小仗,让贼人看看西军老爷们可是能崩掉你们牙的硬骨头。

  只有这样,才能让贼军知难而退,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本战的胜利。

  所以,前锋必须要安排兵额较全,士气也相对更高的营才行。

  很显然,全军这样的营,有且只有两个。

  于是,保捷军凤州第一指挥指挥和广锐军秦州第一指挥,很荣幸的受领了这个光荣的任务。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