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九章 左思右想不如一莽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动乱,还是借机敲诈大宋,抑或发动两国大战的前兆?”

  韩世忠被宣抚相公接连不断的问题问得有点冒火,他又不是敌人肚子里的蛔虫,如何能知道他们的具体想法?

  而且,其人只是淮南路宣抚使司下的一军之将,负责的也只是数州之地的防务,就算知道了同军的大战略又有什么用?

  最终不还是得面对在寿春府和庐、濠等州与同军争胜败得失?

  战阵杀敌阴谋诡计无所不用其极,更多的时候还是以力破巧,大的战略自然要考虑,但局部战场战斗就不能考虑那么多。

  所谓的庙算是打仗前的事,真上了战场,反而比拼哪方犯错更少反应速度更快,就不能犹犹豫豫,前怕狼后怕虎,干脆别打仗算了!

  要是换成以前的韩五,绝对听不进李纲这些七拐八绕的话。

  但十余年时间的军中磨砺,早让这个当初只知道舞刀弄枪的绥德汉子学会了冷静思考。

  李纲顾虑的并非战术层面的输与赢,而是同宋两国会不会因寿春府局势而爆发大战的问题。

  之前的情报显示,部署在京东和淮南的同军足有一个军数万人,而攻入下蔡县的兵马却仅有几千,只是其中很少得一部分。

  该部若是同军的前锋,那大同下一步的目标将不可能只限于寿春府一地。

  濠、泗、楚三州和涟水军等地都有可能是同军下一步的进攻方向。

  李纲认为韩世忠以寿春府为饵诱使同军向西攻击李成的建议,必须建立在同军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平定动乱”,战争范围也限制在寿春府附近的基础上。

  但同军始终掌握着战场主动权,他们最终会在淮南西路投入多少兵力,采取何种攻击路线,实现什么战术目标等等,都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并不会受宋军的指挥。

  反倒是淮南宋军兵力虽众,战力和士气却远不及同军,又因为之前李福兵乱导致各地兵马的任务由对外防御转为对内围剿,肯定会被同军的军事行动所牵制。

  这种情况下,还指望引同军攻击李成,待两败俱伤再坐收渔翁之利,显然有些一厢情愿。

  其实,韩世忠的想法并没有这么复杂。

  其人之所以提出这个建议,是基于统兵战将一切战术只为获取最大军功的习惯。

  这一点在宋军中是再正常不过的常识。

  正是所有人都清楚这点常识,才会出现打了胜仗一窝蜂抢功劳,打了败仗又争相逃跑不管友军死活的乱象。

  但冷静下来后,韩世忠很快想明白了自己又想保存实力又想立功,才忽略了同宋两军根本差别这个最重要的问题,当即便向李纲认错。

  “世忠思虑不周,谢相公教诲!”

  不过,其人虽然认了错,却还是坚持自己之前的意见,不愿意打必败之战。

  “但我部军心未附,不堪远程奔袭,还请相公明鉴!”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