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六章 赵构的惊魂之旅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离开南阳府流亡,兴许还能有机会苟延残喘一段时间。

  不然的话,少则十余日,多则月余时间,大宋必然会灭亡。

  大宋朝廷到现在才下旨要求地方坚壁清野,实际已经晚了,根本影响不到大同灭宋之战的结果。

  但对当前战争形势而言,清野战术的威力不在当下,而是体现在战后。

  大同所占之地除了京东路农业基础较好以外,其余的河东、河北、开封等地在大宋治下时原本都是粮食输入之所。

  更靠近北面的燕云十六州就更不用说了,其价值在于军事防御而非农业生产上。

  大同背上了这么多的包袱,粮食根本就不能自给,本身的粮食都不够吃,要想养活大军就只能靠向外扩张抢粮食。

  事实也是如此,大同每次结束对大宋的战争后,都会将大半战争赔款折算成粮食布帛等战备物资。

  而且,即便是两国交战期间,双方的经贸往来也没有彻底中止。

  尤其是粮食交易,更是数量庞大。

  从明州港直接走海运北上到达燕京的粮食逐年增加,其年运输量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

  只要认真研究这些现象,就可以得出大同帝国严重依赖大宋粮食的结论。

  另一方面,大同虽然每年都在购粮,但徐泽立国之后连年征战,钱粮耗损极大,储存必然有限。

  大同的军粮大半要靠大宋为其输送,只要断掉他们的粮食供应,便难以作为。

  清野之后,大同就算能够快速结束战争,也不得不花费极大的精力处理烧成一片白地的京西南北、淮南东西四路战争创伤。

  大同若是拿出大量粮食稳定京西和两淮,就很难再有军粮继续打仗。

  可要是不管不顾,境内活不下去的百姓造反就够他喝一壶。

  如此一来,哪怕大宋朝廷被同军灭掉了,残余的势力就能利用混乱的时局活下去。

  大宋不仅仅是赵氏之大宋,还是无数既得利益者的大宋。

  到了大宋真要灭亡的时候,这些人才知道破破烂烂的大宋有多好。

  相比而言,不是蛮夷却胜似蛮夷的大同就格外面目可憎。

  大宋都要灭亡了,还有什么好顾忌的?

  自己得不到的,宁愿毁掉也不给大同!

  远在临安城中的赵桓病急乱投医,并不知道鼓动自己下诏清野的臣子想法会如此复杂,可身处郾城一线的赵构却亲眼看到了执行清野诏的严重后果。

  穷家破屋值万贯。

  对普通百姓来说,谁来当皇帝都是要纳粮,而且在大同治下还能少纳粮。

  谁会为了大宋的什么社稷兴亡,而主动毁掉自己的产业?

  指望百姓自愿清野是不可能的,要落实诏令就不能有妇人之仁。

  郾城县因为地处“边角”,上次同宋两国大战中就被同军直接忽略掉了。

  这次也一样,同军前锋连更靠北面的临颖县都没有打,更不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