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六章 诸国匍匐大同前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宋若不是不能解决内部问题,就坐等灭国吧。

  不过,乱世之中自有豪杰,新宋也有豪杰,殿中侍御史张浚便提出了统合蜀地和陕西力量反击同军的计划。

  这个计划其实是对之前蜀粮养陕兵方案的补充完善,并不是太突兀。

  小赵官家接受了张浚的建议,并加其人为同知枢密院事,出任川陕宣抚处置使。

  表面看,掌川、陕宣抚之事并许便宜行事之权的川陕宣抚处置使置司权力极大,能够调动的可战强兵差不多占新宋政权的三成,可见皇帝对张浚的信任有多深。

  可实际上,从这个不伦不类的“宣抚处置使”之职就能看出来,赵构实际上并不是太看好其人的计划。

  如其说小赵官家托付国运于张浚,还不如说是“反正陕西迟早得丢”的死马当活马医心态支配下,有了“试试也无妨”的大胆决定。

  世间万物有阴必有阳,新宋王朝建立时间还不到一年就弥漫着腐朽不堪的味道之时,立国已经六年的大同帝国却是一派欣欣向荣气象。

  对绝大部分大同臣民来说,正乾六年最大的喜讯毫无疑问是同军灭掉了赵宋王朝。

  但对正乾皇帝来说,历时四年有余的京津塘铁路全线贯通却是更大的喜事。

  十二月十二日,工部尚书兼提举铁道局陈规亲自主持了京津塘铁道试运营仪式,并带领一众属僚乘坐了试运行的列车。

  考虑到天气严寒及首次通车安全,列车的行进速度被严格控制。

  但来回六百余里的路程没用到两天时间就轻松跑完,远远甩掉了同向比赛的马车,而乘车舒适性更是颠簸的后者没法比。

  如此“夸张”的速度立即引起了京城轰动,《大同旬报》为此专门出了一期号外,向世人郑重宣告“大同速度”的到来。

  春节前,金国、夏国、高丽、日本等国都按照惯例,提前派遣使者赶到燕京,与大同帝国共贺正旦佳节。

  除了以往传统外事活动外,徐泽特意安排外部官员陪同各国使者一同乘坐已经稳定运行的列车,体验了一次朝发夕至的“大同速度”。

  至于这一新生事物会不会如大同开国大典上的众炮轰鸣一引起友邦的恐惧,则不在好客的正乾皇帝考虑之下。

  实际上,随着金国势力被挤压出燕云,以及大宋王朝被轻易灭掉,华夏文明圈内诸国早就在强势的大同帝国脚下瑟瑟发抖了。

  反应最大的是高丽国主王楷。

  高丽实际上已经被大同控制,王楷沦为了傀儡,平日里连私下接见高丽臣子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与宗主国直接对话了。

  真正执掌高丽国政的是宗主国派来的宰相王黼,就连贺正旦使的指派人选也需要经过王相公首肯,国主根本不敢置喙。

  不过,王黼也要受监部、外部和吏部外派官员的监督,不敢做得太过分。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