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二章 山东巡抚_龙啸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然南京朝廷在混乱之,到也不是没干一点正事,首先是要崇祯帝确定庙号和谥号,不过正事也是在争论不休完成的

  首先给崇祯定庙号是思宗烈皇帝,但南京守备勋臣赵之龙认为这个庙号不是太好,上奏要求改动朱由崧先是不许而礼部侍郎余煜对据理力争,说了一大通之乎者也之类的话,也不知道朱由崧听沒听懂,反正争论了一番之后,终于改谥毅宗正皇帝

  而在最关键的对外政策方面,无论是东林党还是马士英,却都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奉行借虏灭寇的政策,即借清军的力量,剿灭大顺军

  当然,南明朝廷在这时提出借虏灭寇政策,到并不完全是出于对形势的误判,当时信息不通也有一部原因吴三桂献出山海关、投降清军的事情,只是一面之辞,现在还沒有得到南明朝廷的确认,至少从表面上看,也可以理解为吴三桂借来清军,大败李自成,是为崇祯报仇的举动,甚至可以说是一心为明朝社稷的不贰功臣,也不为过而且清军当入关时,也打得是为明朝报仇的旗帜而灭亡明朝,攻入北京,逼死崇祯皇帝的是大顺军,因此南明朝廷上下都认为,自己的首要敌人是大顺军而不是清军,为先帝报仇雪耻才是最重要的,

  同时,在目前南明朝廷內部关系尚未完全理顺的情况下,和满淸讲和,并借助吴三桂的力量,联合清军打击大顺军,实行借虏灭贼的政策,并天真地认为此举可以使清军与大顺军在交战两败俱伤,而南明朝廷趁机坐收渔利,不失为一种可行之策事实上不仅仅马士英这样想,就连史可法、刘宗周、黄宗義这些正人君也同样是如此想的但他们都没有清楚认识到,现在的南明朝廷面对的最大敌人不是“贼”,而是“虏”

  尽管也有一些下级官员,如兵科给事陈龙、吏科给事章正宸等人,都曾上疏,提酲南明朝廷,不可盲目轻信满淸的承诺,并且列举出当年北宋借金灭辽、南宋借元灭金的历史教训可惜的是,这时在南京朝,并没有多少人听信马士英和东林党一边斗争着,一边积极准备安排北使团,并且己经确定了左懋第为使臣,去和满清接触,好实施借虏灭寇的政策

  其实在南明朝廷的各官员心里,对清军都怀有一种很深的恐惧感,因为自从袁崇焕死后,满清先后四次入关奔袭,并在关外发动大凌河、松锦之战,在这场大战,明军都以惨败而告终,尽管满清在最后一次入关奔袭,商毅在济南和青州都重创了清军,但这只是一个局部战场取得的胜利,放眼整个战役来看,依然还是明军失败

  因此在众人的潜意识里,没有人愿意和清军交战,官是如此,武将们内心是胆怯,要知道他们连大顺军都打不过,又怎么敢与打败大顺军的清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