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3章 积极推进显成果_解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周末新家”的事情得到张春霞的认可以后,李飞燕便名正言顺的操办起来。过了一段时间,李飞燕感觉自己一个人跑这件事情很不方便,便又去找张春霞,让她给自己分派一个人,协助做这项工作。张春霞就给她安排了一个叫孟娇的女子。

  孟娇,24岁,是个基层服务人员,还没有结婚,到妇联刚刚两个月,被分到办公室打杂。这回分到李飞燕的手下,也算是有了一份正经工作。

  李飞燕每个月都要按计划到刘玉荣家里进行一次走访。询问他们的感受,难处,需求等等,并对每次走访的情况全部做好笔录、录音、录像、照相,作为工作档案保存下来。同时,她还让孟娇把每一次走访写成一篇新闻通讯,配上照片后,由她亲自送到宣传部主办的沙梁周报去,及时刊登出来。

  为了让自己的这些稿件篇篇都能够被刊用,李飞燕先后请沙梁周报的主编陈永明吃过两次饭,并先后送过他两盒价值一千元的好茶。

  请陈永明吃饭的钱,是李飞燕自掏腰包。她不是单位的一把手,没有财权,无法把这样的花费变通为正常的报销。用自己的工资请陈永明吃饭,李飞燕当然很心疼,但想到那些稿件刊登出来能帮助自己迅速出名,她也就不在乎了。那两盒茶叶,是别人送给孔向前的,放在家里一直没舍得喝,又被她拿出来借花献佛的送了人。

  单位工作上的新闻报道虽然属于公事儿,但全县有那么多单位,一周之内可报道的事情很多,有许多单位都积极的往沙梁县周报送稿。在这种情况下,沙梁周报的刊登内容究竟刊登哪篇,很大程度上就掌握在了陈永明这个主编的手里。所以,要想保证每篇都登出来,让大家能及时看到,特别是能让那些县级领导看到,跑跑陈永明的关系,跟不跑陈永明的关系,是完全不一样的。

  李飞燕之所以特别重视沙梁周刊,是因为沙梁周刊被要求所有的单位都必须征订一定的数量,这个数量通常以各单位人员的多少作为基数,至少保证各单位的每个办公室都有一份。保证每个公职人员都能读到。每期沙梁周刊一印出来,往往会在第一时间被送到那些县级领导的办公室去,被他们读到,所以效果非常明显。

  除了往沙梁县周报送稿外,李飞燕还把每次的走访记录,让孟娇写成新闻报道稿,再配上影像资料,一次不落的送到电视台的新闻报道组去。对电视台的报道问题,李飞燕没有花那么大的血本,既没有请电视台的领导吃饭,也没给电视台的领导送过礼物。

  原因就是,沙梁县电视台的新闻几乎没什么人看,公职人员和县级领导们更没几个人看。所以,对送去的报道,电视台采用不采用,李飞燕也不去关注,但听孟娇跟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