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五回 范仲淹提携宋侍读 殿学士圣前疏困惑_辛夷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未有皇权威仪不俱揽于身者。而自先帝去,政令皆出自章献娘娘之手,如今更有娘娘遗诏,欲将皇权分与她人,如此往复,帝业根基永难牢靠。”

  这话倒是中了赵祯下怀,然民间能做此语者未尝少之,遑论朝中,他只不语相听。

  “自陛下身躬事亲为政以来,朝中内外无人不引颈以盼,想看陛下如何施行仁政善令,惩弊革恶,换百姓生活安泰。可如今的赏罚税赋,天灾对策,有比章献娘娘在世时更好吗?依臣目中所见,朝中行事颇缓,每有对策,商议过久。即便此次太后遗诏,纵然是臣不愿亲见之事,但诏书已送去中书门下足有一月,仍不见应对之举。是决是否,总该有个说法,为何无故拖耗?”

  赵祯心道这却是冤枉了李迪,转念一想,拖耗虽是自己的无奈之举,可既已引起宋绶以为朝廷拖延成性,只怕做此想者不止他一人。

  章献娘娘处事果决,雷厉风行,对比之下,自己显得优寡难断,确难以服众。

  宋绶继续说:“若是朝中三公大臣不能尽心尽力,推行政举,要如何辅佐陛下之治?”

  赵祯终忍不住开口问:“你言下之意,不愿接殿学士位,是想代三公之职?”

  “陛下,臣所言并非全为一己,记得章献娘娘在世时,对提携朝臣十分吝啬,反而外戚宵小,常有破格任用,被任用者往外传,都说是太后娘娘的恩典,绝非圣恩。”宋绶说着,跪行向前,探身问,“陛下,恕臣无礼,敢问今朝恩赏不少,可有多少人替陛下说好话?”

  “自陛下身躬事亲为政以来,朝中内外无人不引颈以盼,想看陛下如何施行仁政善令,惩弊革恶,换百姓生活安泰。可如今的赏罚税赋,天灾对策,有比章献娘娘在世时更好吗?依臣目中所见,朝中行事颇缓,每有对策,商议过久。即便此次太后遗诏,纵然是臣不愿亲见之事,但诏书已送去中书门下足有一月,仍不见应对之举。是决是否,总该有个说法,为何无故拖耗?”

  赵祯心道这却是冤枉了李迪,转念一想,拖耗虽是自己的无奈之举,可既已引起宋绶以为朝廷拖延成性,只怕做此想者不止他一人。

  章献娘娘处事果决,雷厉风行,对比之下,自己显得优寡难断,确难以服众。

  宋绶继续说:“若是朝中三公大臣不能尽心尽力,推行政举,要如何辅佐陛下之治?”

  赵祯终忍不住开口问:“你言下之意,不愿接殿学士位,是想代三公之职?”

  “陛下,臣所言并非全为一己,记得章献娘娘在世时,对提携朝臣十分吝啬,反而外戚宵小,常有破格任用,被任用者往外传,都说是太后娘娘的恩典,绝非圣恩。”宋绶说着,跪行向前,探身问,“陛下,恕臣无礼,敢问今朝恩赏不少,可有多少人替陛下说好话?”

  “自陛下身躬事亲为政以来,朝中内外无人不引颈以盼,想看陛下如何施行仁政善令,惩弊革恶,换百姓生活安泰。可如今的赏罚税赋,天灾对策,有比章献娘娘在世时更好吗?依臣目中所见,朝中行事颇缓,每有对策,商议过久。即便此次太后遗诏,纵然是臣不愿亲见之事,但诏书已送去中书门下足有一月,仍不见应对之举。是决是否,总该有个说法,为何无故拖耗?”

  赵祯心道这却是冤枉了李迪,转念一想,拖耗虽是自己的无奈之举,可既已引起宋绶以为朝廷拖延成性,只怕做此想者不止他一人。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