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五回 君臣议赵祯欲松手 生疑窦再验金星石_辛夷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面前,也不该把这种事表现得太过喜形于色。所幸无旁人在场,估计吕夷简这种老臣也遇过不少次这种情况了。

  吕夷简权当没听见,继续低着头说:“孟王在朝外名声颇佳,其中有一条是至孝母妃,奉养过人。听闻王太仪重病之际,孟王日夜焚香为她祝祷祈福,多日不食。待太仪出丧的时候,他哭得也悲憾不止,落泪成行。可惜太宗遗子只剩孟王一个,而太仪王氏却始终没有更好的名分....”

  赵祯接过他的话,叹道:“早知道,应该趁着入主奉慈庙的时候,将王太仪一并封了。”

  吕夷简笑了笑:“陛下,这种事为时未晚。不如说,现在才是真的吉日良辰,早那几天反倒没用。”

  赵祯觉得可行,便于心中琢磨起应给王太仪什么名分,忽地一个不祥的念头自他脑中闪过,又转瞬即逝。他顿感寒凉,说不清是什么意思,遂试着从纷杂的想法中去梳理出来,可惜没能成功。这让他不安惴惴,只好将谈话略停一停,踱回御案旁,看着堆叠在上还未处理的奏章。

  猛地,他瞥到躺在桌角的一方绿石洮砚,终于有所触动,闭目沉思一会儿后,沉吟道:“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吕夷简,你听过吗?”

  吕夷简恭谨说:“是曹子建的名作《铜雀台赋》,少时念书必然读过的。”

  赵祯轻轻摸着案上润蓝如玉般的砚台颔首:“前阵子娘娘吩咐造作所去替她寻东西,被阎文应截了带到福宁殿来,结果只是两方私砚,一方以金星石制成,另一方则是铜雀瓦。朕看了看,没发觉有何异常。来人说这是娘娘送给刘永年的礼,朕派人去盯着,果然被送到了杨美人住处,这之后就没再理会。”

  吕夷简沉默不语,他知道赵祯的话没有讲完。

  “朕当日只着眼在表面功夫,却没深思过这两方砚台本身的意思。今儿个回想起来,其中是有不对头的地方。”赵祯的食指不住敲打着桌面,“是岁连着遇见两次太白犯南斗,太白既是金星,曹孟德奉天子以令不臣。现在有人取金星石铜雀瓦做砚,是想借着天灾来逼朕退让,向娘娘示好...”

  赵祯转身走回吕夷简身边,仰首合目,阴沉沉的问:“这个人是谁?”

  吕夷简稍站直身子,仍旧低垂着头:“陛下以为不是孟王?”

  “哼。”赵祯冷笑一声,“若是皇叔率先对娘娘示好,怎会由他反目?你速去揪出来这个人,才好遏渐防萌!”

  吕夷简一面思索,一面答应,旋即退下了。

  赵祯眼看着他离去,才拖着疲惫的步伐坐回椅子上,深深叹了一口气。他瞅着面前的一堆密奏,一封封都在揭发着杨太后缜密的布局。

  赵祯不由得在心中暗问:“小娘娘,你究竟想要些什么?”

  周成奉此时从外头进来,不声不响的凑到他跟前,预备听取吩咐。

  然而赵祯好像没有注意到他,他在全神贯注的,用一只手捧着放在案角的那块浅青细腻的洮研。他的另一只手轻轻抚过上面隽刻的一行小字(作者乱作):

  “残灯疏雨拢寒裳,裁断金刀玉屑香②。

  落笔叠花吹散后,碧洮朱墨各别床。”

  纵容追赠了张歆婕皇后,二人生死之隔,依旧是“碧洮朱墨各别床”。

  赵祯不愿把朝事带到后宫去说,却还是奢望有人能体会他承受的压力。从前每每暗暗觉累,还有个张歆婕能看出来,而今,四周再无人可以倾吐。

  “总要有人来决定王太仪的封册。”他想。

  ①仁宗天圣元年,因富商不再生产交子而导致四川地区商业萧条,遂章献决定由朝廷亲自设立交子务,由朝廷发行官交子,而民间仍可自行发行交子。

  ②玉屑,纸名,南唐后主(李煜)请蜀笺工造之。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