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六回 赵昶凝疑赴琼林苑 苗匀婉欲解古井迷_辛夷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宜黍稷也’。”

  许氏问苗匀婉这是什么意思,苗匀婉答:“就是《诗经》里面讲这个曲子能表现时代太平,收成很好,所以圣人选了这个曲子在秋收时节演奏。”

  许氏道:“别说,圣人虽然做事繁复,但选的都是极合宫中气度的东西,不像你,天天读书,但谨慎过了头,一看就成不了气候。”

  匀婉笑道:“你怎么得空就要说我,不如我回了圣人去,就说你日日要我学后宫之主的做派?”

  许氏“哼”了一声,不再理她。

  说笑间,忽闻马鸣乍起,只觉地动楼摇。众人往东边看去,只见有宫监十数人带着马群过来。楼下的宫女内侍见到,纷纷过去牵引自己用的马匹。东西柱门彩绳前分别立好青红二人,亦有二人手持小旗唱筹。

  这下万事齐备,只等赵祯骑马前来宣召,便可笙箫鼓吹,上马击鞠了。

  众妃没等多久,就有一内侍来报,赵祯正往这边走。

  郭颢蓁问:“走?官家没有上马吗?”

  内侍说赵祯是和赵昶凝一起来的,二人皆未乘马。

  尚馥芝听见,对杨婠笑道:“怕是官家累了一日,此刻早就不愿骑马,还有人非安排这种繁缛之事,真讨人嫌。”

  杨婠听了不答,只看向郭颢蓁。

  郭颢蓁眼神犹疑,不晓得发生了什么事。

  背后匀婉偷瞄杨太后与其身边女乐。

  俞馨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还在看楼下二队准备。

  杨太后说:“既然官家尚未乘马,咱们就先进去吧。”于是入楼中坐下,接着众人亦纷纷进来。

  坐好没多久,赵祯与赵昶凝到了门口,众妃起身请万福。赵祯让众人坐好:“今日宴饮有事耽搁,你们先下楼,朕和公主欲与太后娘娘说些话。”众妃虽起疑,但赵祯发话了,只得暂且离去。

  惜墨扶着郭颢蓁,悄声问:“莫非琼林苑出事了?”

  郭颢蓁摇头:“把周成奉叫下来,本殿亲自问他。”

  周成奉因也在楼外守着不能入内,听见惜墨传话,也就把赵祯没去琼林苑,却与赵昶凝在皇仪殿中讲了许多时间的事将给了郭颢蓁,但他知道的也不多,全然不能消了众人疑窦。

  楼内,赵祯不发一声,全由赵昶凝来问。

  “自娘娘十二岁入寿王府为妾,你我便相识,如今已有三十六年。我知你是心系大宋之人,但若真有隐情,且...真如我所想,你不如说出来,以正国运。”

  杨太后摇头摆手,闭目蹙眉道:“莫要再问了,这事绝不可说,若说出来,我的名声倒是无妨,但章献娘娘...”

  赵昶凝握住杨太后的手,哀切道:“若官家成了古今第一不孝之人,我实不知大宋会否还有皇天庇佑,难道娘娘就只在乎所谓名声?”

  杨太后一时语塞,赵祯插嘴说:“为何朕会成为不孝之人?若大娘娘当真是害了李氏之胎,朕自当替他母子正名,绝不会因为‘体面’二字欺瞒天下。”

  见杨太后还是不愿开口,赵昶凝便道:“若当真如此,便由我来说,你只点头示意就好。”

  杨太后不语。

  赵昶凝问道:“李氏之子,不是那剥皮狸猫,是不是?”

  杨太后默然许久,终于颔首。

  赵昶凝继续问:“李氏之子,还在世上,只是被章献娘娘掉包了,是不是?”

  杨太后再点头。?

  赵昶凝握紧杨太后,一字一句的说:“李氏之子,便是我大宋当今圣上,是不是?”

  赵祯猛吸一口气,大为骇然,盯着赵昶凝的脸,又转向杨太后的嘴。

  杨太后亦吐纳一阵,似下了万般决心,决然直坐,看着赵祯答道:“是。”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