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九一章 返程(六)_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其中的差额就归负责征税的地方官员所有了,因此终明一朝火耗都在不断加重,一般州县的火耗,每两白银达二三钱,甚至四五钱。而偏僻的州县赋税少,火耗甚致会高于正式的税收。

  清朝初期,知道火耗的弊端,因此顺治、康熙二朝也发过禁收火耗的法令,但在实际中并不起作用,以后也就默认了。而到了雍正时期,索性就将火耗正规化,政*府明确规定了火耗的数额,而且所收的火耗都要全额上交国库,地不得私自截流,称为“火耗归公”制度。

  这样做从理论上说,不是即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又杜绝了地方官员的腐败。但在实际操作中,“火耗归公”制度并不能阻止清廷的腐败,因为地方官员会想出其他的手段腐败。

  而华东政*府征收“铸币税”,实际是以税收的手段,推动纸币的普及,这样的做法,比一刀切的“废银令”当然要缓和得多了,但比自然替代法也要快得多。尽管3%的铸币税并不算高,但绝大多数老百姓对钱都是斤斤计较的,绝不会不再乎这一点钱。

  当然在民间的日常交易中,是否额外计算铸币税,政*府当然管不到,可以自行决定。但在交纳税收和在银行进行兑换时,却是肯定要缴纳铸币税,这样也足以推动纸币取代银币的进程。

  这个建议到是另辟蹊径,现在华东政*府工资水平并不算高,一般工人的平均月薪资在5-6银元,经济发达的地区可以达到7-9银元。月薪5银元,就需要交纳1角5分钱的铸币税。在这个时代,1角5分钱和购买力并不低,按照市价,这个价格可以卖了2-3公斤左右的粮食了。而这还是工人的收入,农民的收入还要低一些,但如果使用纸币,就可以省去这笔费用,因此对普通的老百姓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力。

  于是大部人也都赞同征收“铸币税”的做法,同时也提出了不少改进完善的建议,如扩大宣传,增发纸币等。而李松晨提出多准备银币,以防出现挤兑风波,并且要预防敌对势力传播谣言,煽动闹事,另外还要预防白银流失等等建议。

  最后一点是李松晨自己想到的,其实他的头脑材智决不比高珺差,只是没有多想,而经高珺一提点,他的思路也马上打开,想到了许多人没有想到的盲区。如果真的出现挤兑风波,确实还要预防有人兑完银元之后,将银元转移出境,因为这次试点的4个城市都是对外开放度很大的城市,由其是上海,对外贸易、对清贸易的规模都十分庞大,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口出进,虽然华东政*府对白银出境有严格的限制,会征收高额的关税,但要防备有人私带银元出境,这样就会造成华东政*府的白银流失。如果真的有敌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