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六章 题乌江亭_浩然儒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

  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思是如果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

  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而陆鸣在这个时候发布这首诗,便是借助项羽的这个历史,来讽刺梁国人放不下尊严,放不下面子,不敢承认自己的失败,因为区区一点小事而闹到了输不起的地步,嘲笑他们读书人的傲气就跟项羽一样,刚腹自用,盲目无知。

  这首诗发布在文榜上,顿时传遍梁国,让无数读书人感到震惊。

  堂堂镇国诗人,居然写诗讽刺自己国家的读书人,放眼七国读书人,也就只有陆鸣敢这么做!

  虽然讽刺的很犀利,但是最后两句的“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却有一种激励的效果,暗示梁国人如果能接受失败,纠正自己的不足,待“卷土重来”之后,一定能够让昌国人付出代价。

  这首诗惊动了京州文院的院君范观海,在文榜上发言:“读书人自有傲气凌人,但若是不能够‘自省’,便是愚昧的读书人,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若是连这个道理都不懂,也不配自称为是读书人。”

  许多读书人也拍手叫好,对陆鸣佩服的五体投地,这一首诗犹如当头棒喝,一语点醒梦中人。

  “陆镇国一语中的,让我等恍然大悟,自愧不如,真的是枉读圣贤之书。”

  “惭愧!原来陆镇国的心胸早就已经超越了国家的界限,这首诗不仅仅是写给梁国人,也是写给天下人。”

  “这句‘卷土重来未可知’实在是点睛之笔,让我们又重新燃起了希望,昌国人再怎么猖狂,只要我们吸取教训不断进步,一定能够给予痛击,让他们后悔。”

  “此言即是,不过是区区昌国人而已,还用不着让陆镇国亲自出手,待我们苦修数日,再与昌国人一决胜负!”

  “以陆镇国之才,此诗必定在镇国之上,说不定可传天下!”

  “真是不得不让人佩服陆鸣的文才啊!”

  《题乌江亭》一下子就成了文榜的焦点,无数读书人赞不绝口,再也没有人再对陆鸣的文名展开攻击。

  陆鸣收好官印,心里想道:“希望他们可以正视自己的不足,不要跟项羽一样自尊心太盛,到头来吃亏的永远都是自己。”

  “不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