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六十五章 囚禁中的未来唐王_我真是大昏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朱由校看来,给老百姓加赋税可能会造反,压榨士绅地主可能会罢工罢市,眼下就是藩王好摆弄。

  软柿子不捏白不捏,捏了也白捏。

  当然,对于宗藩制度的改革,可不只是挤猪油那么简单。

  猪是不能再养了,也养不起了。而要让“猪”们能自食其力,却也不是那么容易。

  有明诸籓,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即士农工商),并能世袭罔替。

  而对于这种养猪似的宗藩制度,早在世宗(嘉靖)皇帝时,便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重新制定了《宗藩条例》。

  同时,朝廷还拨款兴建宗学,允许宗室子弟免费入学,读书成才,以后自食其力,或是报效国家。

  这些改革,虽然缓解了国家财政的负担,但根本问题并没有解决。

  而最有效的办法也不是没人提出过,嘉靖朝的礼部尚书霍韬所提出的“定子女”就很接近朱由校的设想。

  所谓“定子女”就是把藩王的旁支庶出的后代,尽可能编入民籍,允许他们从事士农工商,以便能够自食其力。

  对此提议,嘉靖皇帝的最后决定是“从容审处”。牵涉十数万宗藩的利益,他也是从藩王继大统,没敢如此绝决。

  朱由校也没搞一刀切,而是对《宗藩条例》进行了第一次修正。

  明朝宗室封爵分为八等: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

  按照修正条例,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这三等封爵,如果放弃爵位,改入民籍,朝廷一次性发放三年禄米,日后可以从事士农工商,亦可以自由迁徙。

  目前还没有得到封爵的宗藩后代,也照此例实行,禄米以奉国中尉标准发放。

  自愿,没人逼你。

  但实际情况是《宗藩条例》实施后,藩王后代们的请爵、封赐,被礼部卡得很严很死。

  很多比较远疏的宗藩子弟既没有禄米,也没有民籍,还不许出去工作,生活相当艰难。

  即便有低等封爵的宗藩子弟,随着家口的增多,活得也不是那么滋润。

  换句话说,那些大富大贵的藩王宗室只是少数。而赐田和盐税等特权的收回,以及对《宗藩条例》的严格执行,想继续挥霍无度,也不是那么容易了。

  慢慢来,几步走。

  对于朱由校来说,大明的积弊如此之多,却也只能从浅入深,逐渐地推进改革。

  所以,这次《宗藩条例》的修正,试水的意味明显。

  他想看看反响如何,不想被当“猪”养的朱家子孙又有多少?

  要都是“猪”的话,那还有啥可怕的。下一次修正,可就要狠点重点啦。朕还会怕一群“猪”,可笑。

  而《宗藩条例》的修正,造成何样的影响,朱由校还不太清楚,但却使远在南阳的一个宗藩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