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一章 外包,促进就业_我真是大昏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朱由校看来,最好是等冬天击败建奴后,再调毕自严回京。毕竟津镇也将是反击建奴的重要力量,毕自严也更熟悉且能更好地指挥。

  想到冬天建奴极有可能的进攻,朱由校又想起件事情来,不由得苦笑了一下。

  抬头看李成成在,皇帝便开口吩咐道:“成成,按兵器局估算的材料和工价,算算打造万副铁面需要多少银子?”

  停顿了一下,朱由校又补充道:“还有各地织造局报上的棉帽、头罩和手套的数据,汇总一下,看还差多少?”

  李成成赶忙应承道:“奴婢遵旨,请皇爷稍等,这便算来。”

  快年底了,户部也没几个钱了,这些花销就得用朕的私房钱啦!

  朱由校虽有些肉痛,可却不含糊、不拖沓。对前线保家卫国的官兵,该花的他不吝啬。

  铁面嘛,很威风的样子。盔甲齐全,再加上略显狰狞的铁面,有不死军团的恐怖呢!

  为了赶工鹰铳,兵器局对于打造铁面已经力有未逮。

  朱由校只好让兵器局报上材料和工价,以及规格和尺寸,并制造了少量的样品,然后外包给了民间的作坊。

  取消了匠户制度,火药兵器局招募了其中的很多工匠,剩下的匠户则靠手艺赚钱,自谋生路。

  这次外包则给了民间工坊生存,甚至是发展扩大的机会,也是朱由校促进工商业发展的一次试水之政。

  如果效果好,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活儿要外包,比如刺刀的打造等等。

  至于棉衣、棉帽、头罩和手套,则是给北方边镇的官兵过冬保暖所用。

  往年兵部都有拔付,今年也是一样,只不过皇帝出了内帑,做的更多更好而已。

  如果各地的国企——织造局不能按期完成,朱由校也准备外包出去,给老百姓增加点收入。

  当时的女人,针线女工乃是必学的课程。不管是大家闺秀,还是穷家小户,不会针线活儿,连嫁人都成问题。

  朱由校还准备让工部打造一批纺织器械,或卖或租,让男耕女织真正地普及开来。男女都赚钱,这生活总不能更差吧?

  可以看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朱由校虽然紧着忙活,可很多工作和事情依然没有捋顺。

  但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主动去改革,朱由校就已经迈出了解决问题、避免大明有限公司倒闭的第一步。

  而总体上,老百姓的负担确实是减轻了。比如匠户,比如得到蠲免赋税的百姓,应该是感觉最明显的群体。

  ……………………

  风已经有了几分凉意,树上的树叶半绿半黄,意味着很快就是秋去冬来。

  工匠周老四看了一眼熟睡的妻子,目光又扫过盖着被也能看出的隆起的腹部。他不由得笑了笑,轻手轻脚地推门走了出去。

  中午的温度还不算冷,周老四关好院门,大步地走出宿舍区,身上竟有几分发热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