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八十一章 衍圣公该倒了_我真是大昏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每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计划,或者称为人生理想。而处在皇帝这个层次,只要龙椅坐得稳,就可以放心地玩乐享受。

  但朱由校不同,他着眼的是大明帝国,考虑的是几百年的历史进程。

  尽管他不能再活五百年,可尽量使大明帝国更有实力,更有底蕴,更符合历史发展的模式,才是他最重要的任务。

  就如同个人或家庭,从温饱到小康,再到富裕,一个阶段就有一个目标,没有满足的时候。

  军事、经济,乃至政治都大有起色,有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脱胎换骨般的变化。

  但唯有文化思想领域,皇帝的改革却是谨小慎微,特别是触动到基础思想时,更是没有小心翼翼。

  对于读书人来说,最重要的便是科举,是仕途。

  尽管皇帝在科举内容上不断增减,增加了地理、历史、国际、自然常识等内容,但根本上的孔孟之道,却没有大变。

  所谓的小变,是关于亚圣的内容多了,孔圣的内容少了。而总体上,是传统的四书五经的内容少了。

  谁也不知道,这回是真的,除了皇帝自己,他真实的想法确实没有第二个人清楚。

  “衍圣公该倒了。”

  皇帝的心里无数次重复过这句话,只等一个契机,等到传统思想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改变,直到一个临界点。

  所谓流水的皇帝,铁打的衍圣公。

  从宋至今,不管王朝兴替,得益于先祖孔子的光环,衍圣公巍然不倒,可称得上:你损我不损,你荣我也荣。

  不忠于任何王朝,却能端着金饭碗,备受尊崇,这样的日子,孔府应该过到头儿了。

  在宋朝时候衍圣公为八品,元朝的时候为三品,明初的时候为一品文官,后又位列文官之首,这饭碗是越吃越香。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孔府和衍圣公,可谓是把这句话诠释得淋漓尽致。

  在封建帝王看来,衍圣公作为一个“牌匾”,可以号召全天下的读书人为其卖命。拉拢的代价也不高,不过是一个“牌匾”,一个名声,一个特权(衔位)而已。

  但对朱由校来说,不管是正常的汉家王朝的更替,还是异族入主中原,孔府和衍圣公都是合作态度,这又与汉奸何异?

  皇帝不针对孔圣,对仁义礼智信也崇尚,却鄙视他的子孙,要打碎孔府的金饭碗,或者是铁饭碗。

  同时,也是给天下读书人一个启迪和警示。什么叫汉奸,什么叫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况且,封建帝王希望天下读书人能够尽忠王朝,对孔府和衍圣公推崇备至。

  可结果呢,依然挡不住天下大势,该亡的还是要亡,成为汉奸的读书人更是数不胜数。

  由此可见,决定兴衰的不是推崇衍圣公,可是自己的德行,治理天下的本事。

  有人会说:衍圣公家族的责任不在于效忠一朝一姓,而在于保存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