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49章 前程可期_策行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备战。备而不战,总比战而无备好。”

  诸葛亮点头附和。“承明说得有理,陛下有陛下的安排,我们有我们的责任,不能因陛下有劝降之意便放松戒备。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劝降与征讨亦是如此。若无武备,劝降亦难以见功,本是相辅相成。”

  他轻叩案缘,沉吟了片刻,又道:“退一步说,若陛下对劝降有把握,就不会命我等张网以待,反而应该是聚集大兵,做强行攻取之势,逼曹操就范。既然没有,那劝降也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罢了。陛下召集天下贤良,齐聚汝阳议政,这时候,他是不希望这时候发生大战的。与经国济民这样的大事相比,益州实在不足道。是以,此战就算开战,也要将形势控制在荆楚战区。”

  诸葛亮抬起头,看看孙翊,又看看李通等人。“右都护,诸位君侯,这可是陛下对你们的信任啊。”

  孙翊点点头。“孔明言之有理。陛下主动配合我们,这是何等信任。你我可不能辜负了陛下。”

  李通、蒋钦恍然大悟,互相看看,都有点不好意思。听了诸葛亮的分析,他们才意识到这里面还有这么多的考量,绝不是打或者劝降这么简单。

  潘濬看了诸葛亮一眼,眉宇间闪过一丝异色。他对形势有自己的看法,只是不屑和李通、蒋钦争论罢了。可是听了诸葛亮的分析,他不得不承认,诸葛亮的分析更全面,更深入,非他可及。

  毕竟是陛下身边成长起来的人,对陛下的心思把握更准。

  诸葛亮看到了潘濬的眼神,却不动声色。“承明,公琰,陛下召集贤良论政,你们可有奏疏?”

  潘濬没吭声,蒋琬说道:“军师打算上疏吗?你主政楚州数年,推行新政,感受肯定要比我们深很多。若是军师军务繁忙,无暇捉笔,我可以为军师代劳。”

  诸葛亮想了想,点头答应。这样的盛会,他的确不想错过。如果不是希望伏击曹操,这一次肯定是要赶去汝阳。可是现在军务繁忙,他连写文章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汝阳了。如果蒋琬能够帮他代笔,也是一个办法。

  这时候,他才理解天子当初为什么让他选一项,或从政,或从军。当初还有些不甘,现在天子给了他机会,他才意思到兼顾实在太难,不得不找人帮忙。

  诸葛亮和孙翊商量了军事部署,又安排人与娄圭联络,保持步调一致,这才散去。他留下了潘濬、蒋琬,和他们商量写文章的事。孙翊没心情听他们细说,只打算看最后的结果,径自回帐去了。

  诸葛亮与潘濬、蒋琬对坐,取出一部书,摆在蒋琬的面前。潘濬瞥了一眼,见是一部《盐铁论考释》。他知道这部书是庞山民与枣祗合著的经济大作,虽说是对《盐铁论》的考释,实际上里面有大量的新论,是大吴新政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