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二十八章 咸宁_调教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容。

  可以说,明末人才,在这个时候,辽阳为最盛,这是一点儿也不夸张的说法。

  “盐场和铁矿,估计要在九月初才完工。”

  张用诚看黄广裕笑着合上本子,便继续接口道:“铁矿设窑四十余处,每处百余工徒,再有焦厂,木厂,运输,杂务等人员,整个矿场用工八千人左右,未来最多要用万人。以复州矿的规模来说,这样就算差不多了。”

  “一年能出产多少?”

  “按目前试产的进度和产量来推算的话,一年总有精铁过千万斤吧。”

  “这也不错,但还是不多。”

  众皆默然,以大明一年所需钢铁的铁课就两千万斤,民间用铁在两亿万斤以上。

  当时中国的总人口肯定是在一亿五千万以上,甚至有学者认为达到三亿,具体的数字并没有官方统计,缺乏权威,就算这个时代的人也很难知全貌,不过以近两亿的数字来推算,这么多人口所需要的铁具也是天文数字,从一柄镰刀到家中的各式锅具灶具,再到铁犁,鞍具,都是需要铁来制成,再到国家层面的铠甲,头盔,兵器等等,每年用铁肯定都是在两亿斤以上了。

  铁是一直要消耗的,再俭省的人也无法禁止铁锈的产生,所以更新换代,势所必然,而以中国现在的铁产量,远远不能满足更新换代所需,不仅是军器,民间所需也是远远无法满足。

  就是这样,此时明朝的铁产量肯定还超过全欧洲的年产量,从经济角度来说,大明仍然领先着世界。

  众人静默了一会儿,张用诚才沉声道:“其实我辽中最多的矿藏分布,并不是在复州,而是在辽阳和沈阳中卫之间,咸宁堡附近,全辽铁课,在这里征收也是较多。但这里情况复杂,李家,金家,杨家,祖家……辽镇各家都在这里有小型的私矿,各家利益较重,不控制全辽,无以谈控制这些铁矿。所以大人,我们只能忍。”

  辽阳到沈阳中间,如果是在地图上,就是往右手边画一条直线,在咸宁堡附近,这里是全辽最多最广的铁矿分布区域,这里也就是后世的本溪地区,由本溪到鞍山,铁矿储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李成梁家族走私到蒙古的铁制品,全部就是这里的小型私矿所出,这也是给李家的千万身家添砖加瓦的地方,如果惟功要动这里,就是要和辽镇大大小小的将门势力开战了。

  “用诚的话很对。”惟功点点头,嘉许道:“我有些急功近利了。”

  众人赶紧站起来,任磊笑道:“其实大人无非是想发展的更快一些,咱们都能体会得。”

  “财会上头怎样?”

  “随着第一批大船南下,已经运回来不少进项,财务上不那么吃紧了。另外,屯堡和各地的税收也在征收了,预计到九月可以全部收完。只是现在税收还不能有太大指望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