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七五章 真迹_逍遥大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刚才在看到那幅《清明上河图》的时候,其实几位老爷子心中就已经有了决断。而现在出现的这方“御书”葫芦印,更是为他们的判断加上了一枚重量级的砝码。

  不过杨靖还是提醒几位正在争论那方“御书”葫芦印的老爷子,“咱们还是看看最后这个绢本到底是什么东西吧。”

  杨靖的提醒让几位老爷子都安静了下来,刚才还和黄老争得脸红脖子粗的郭老也再次戴上了白手套,轻轻地把那卷绢本打了开来。

  出乎几位老爷子意料的是,这卷绢本不是字画,而是类似于一封介绍信一样的绢本。

  “建中靖国元年,翰林院张正道献画于官家,官家对此画极喜,遂亲笔题写五字题跋,谓《清明上河图》,并收此画于内府。此后十数年年,官家常邀某共赏此画。

  宣和六年,官家禅位,太子登基。却不料金人出尔反尔,撕毁海上之盟,发兵南下,连克中山、真定府、信德府。靖康元年正月初三,太上皇携蔡攸及内侍数人至镇江,后金人克黄河,围汴京。

  汴京一日三惊,岌岌可危,但因城高河深,金人数次围攻未果,最终携肃王为质,退兵。太上皇遂回到汴京。

  因金人围汴京,太上皇恐慌不已,诏某入宫,并与某商定,由某仿《清明上河图》一幅放于内府,真迹则由某带出,太上皇将御书之印同交于某。

  某深感责任重大,用三个月的时间仿《清明上河图》一幅,交于内府,太上皇亲自在仿作上做五字题跋并加盖双龙小印,真迹和御书印则被某随身携带。靖康元年九月,金人再次南下,月底克正定,某在太上皇嘱托之下,携家人离京南下。

  路过江宁,某深恐有负太上皇之托,遂作《江宁大江图》,将《清明上河图》真迹和太上皇御书印藏于画轴之中,并留三子携《江宁大江图》藏于江宁府。

  某之后人若见此信,望体谅某之苦衷。”

  最后的落款是“赵大年于江宁府,靖康元年十月。”

  这封信一出,几位老爷子全都不做声了。

  至于那幅《清明上河图》,到了这个时候几乎就已经不用鉴定了。

  他们都很清楚,赵令穰的字就是“大年”,那么这封信的来历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江宁大江图》是赵令穰的真迹,这一点光凭肖老的鉴定就足够了;那方“御书”葫芦印也是真品,这一点五位老爷子已经共同鉴定过了。再加上这封赵令穰的亲笔信,一切证据都在证明另外一个画轴中藏的那幅《清明上河图》确实是张择端的真迹无疑。

  尤其是这封赵令穰的亲笔信,足以把历史上有关于《清明上河图》的一切疑点全都一扫而空。

  当然,在确定这些东西都是真的之后,五位老爷子也是有点戚戚然。

  他们看了大半辈子的那幅珍藏在故宫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