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一四章 东宛建厂_梦幻工业大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资本家的眼里只有利润。

  正是因为以上这些种种原因,哪怕知道将产品代工出去才是符合利益最大化的做法。

  苏秦也坚持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工厂。

  资本家是不会心疼工人阶级的,在他们心里,工人只是会活动的工具。

  本质上和改刀榔头没有区别,都是一种损耗品。

  苏秦希望建立一个工业帝国,这里的‘帝国’两个字,只是一个形容词。

  而不是靠着剥削工人待遇建立起的封建国度。

  在他的设想中,他工厂里的一线员工待遇至少要和办公室工作人员持平。

  加上一线补贴和加班费,工人们的收入甚至能超过坐在办公室的技术员。

  办公室里喝茶的那些人想要高收入,可以,频繁下到一线工作就行。

  中层领导和高层决策者的收入肯定还是要有保证的。

  不过可以通过提高工人们的工龄补助的方式,来缩小与领导之间的收入差距。

  一个工作了二十年的老工人,对工厂的贡献未必不如一个中层经理。

  一个担子两头端平,双方的收入也应该差不多才对。

  当然,这些都只是苏秦的设想,当务之急是要先将工厂建立起来才行。

  九十年代沿海地区吸引了国内大量的外出打工人员,工厂招工方面根本就不存在一点难题。

  来自川省的,云贵高原的,西北的,中原的。

  全国各地的务工人员全部都聚集在珠江三角这块区域里。

  整个九十年代广深地区的高速发展,绝对离不开这些背井离乡,勤勤恳恳的农民工们。

  有人连续几年过年睡在工棚里。

  有人在外吃窝头,把所有收入都寄回家里。

  还有人告别家人,每每对着照片里的儿女暗自落泪。

  这群人离家万里,不辞辛劳,把自己的脊背当作了华夏经济腾飞的基石。

  正是有了他们这些人打下的基础,华夏才能变成世界工厂,才能逐渐走向富裕。

  苏秦花了一些功夫,挖了几个在代工厂里干了许多年的骨干。

  再联系当地的工会,举办了几次招聘会。

  在招聘会场最显眼的地方,白纸黑字的写的清清楚楚。

  新工厂的待遇超过周边工厂平均工资一倍有余。

  仅凭着这一点,招聘地点就变得门庭若市,整个厂区需要的人手只花了半天时间就配置到位了。

  东宛这边工厂的负责人叫做黄森,以前是一家索尼电器代工厂的车间主管。

  苏秦对小R本的品控还是比较佩服的,所以将黄森挖来担任ipod工厂的总经理。

  将工厂的一系列杂事全部交给黄森以后,苏秦又带着左粽糖跑到各个上游供应商的厂里考察ipod原件的供应情况。

  经过几轮招标,ipod的所有原材料都确定了对应的供应商,只等材料送到东宛制造厂里,ipod的组装制造就可以正式启动了。

  这一番折腾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