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34章 大风起兮云飞扬_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月初三,照会荆襄节度使借道。

  在儿子赵匡凝的劝说下,赵德諲同意官军借道。

  与此同时,大军的调动也在进行,从左右神策行营抽调的十一都精锐,与御马监两营和紫微四营合兵,总计四万二千人,为左路军,以杨守亮为招讨使,张威副之。

  王宗黯携麾下四千鬼兵,杨晟携麾下一万五降兵,会同鹿弁、张范、史朝先、王兆宪、谢从本、魏弘夫等人麾下的降兵,总计四万四千人,为右路军,齐晋为招讨使,韩仪副之。

  移鄂岳行台於秭归,宰相柳璨率文武百官就地办事。

  与此同时,西川、东川、凤翔、陇右、京畿也在全面动员兵马粮草,预计征集二十万大军左右,这么大的阵仗当然不是为了杜洪一个人,李晔要一鼓作气荡平鄂岳、江西、湖南。

  定初三年五月二十三,上午时分,秭归城外。

  南征军云集在此,黑压压一片,一眼望不到头,城门口人山人海,当地百姓为官军壮行,王师终于要南征了,盘踞在鄂州的那群混世魔王终于要一锅端了,王师一定要打赢啊!

  咚咚锵锵,老百姓敲锣打鼓欢送南征大军。

  依照旧例,当地德隆望尊者在城门为将士们送酒壮行。

  依照皇帝拟定的战略,杨守亮的四万二千左路军从秭归出发后,沿远安、荆门、钟祥、京山一线往东北,沿途攻讨应城、孝感、安陆、汉川、云梦,切断杜洪北逃河南后路。

  当然,还有一个用意,那就是防止中原藩镇出兵救援鄂岳,别人不好说,但朱全忠出兵干涉鄂岳战事的可能性很大,历史上杨行密与杜洪爆发战争后,朱全忠就多次出兵救援。

  至于右路军,出秭归后,沿夷陵、公安、石首山、华容道一线,向西扫荡酆阳、武陵、汉寿、沅江、汨罗江,完成对洞庭湖的战略包围态势后,北上攻岳阳,切断杜洪南逃退路。

  南北夹击,但留了东西两路让杜洪逃。

  既然哀兵必胜,那么就得围三阙一。

  留一条退路,至少可以让很多鄂岳士兵认为鄂州还不是死地,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想法自然也会没有,心里总会抱有侥幸,但实际上,如果他们往东逃,大概率也是死路一条。

  为什么?因为东面是钟传、孙儒、杨行密。

  此时的武昌城内,气氛已是一片肃杀,决定杜洪前途的空前大战即将到来,鄂岳上下早已进入最高戒备状态,沔鄂江夏一带重兵云集,但即便如此,杜洪依然没有到绝望的地步。

  就心态来说,他比王建和李茂贞强得多。

  从自立武昌军节度使,决定上表抗拒皇帝鄂岳人事任命那一刻起,他就预料到狗皇帝会对他动手,从邸报朝廷的第二天开始,他就在积极组织这场这事关生死存亡的防御战。

  在这段时间里,他四处寻找盟友,不但找到了与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