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六章_天生富贵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闹场的事。

  多亏骆白及时救场,否则费尽心思牵回来的渠道就是白搭。

  制糖厂工艺虽说比不上外河城,但那提炼出来的食糖质量达到标准,差不到哪去。

  很快,两名外河城来的老板敲定合作事宜。

  周厂长这才晓得郭通达竟把收购换成合作,即由外河城老板打开北方市场渠道,双方合作共赢而不是敲定价格一次性卖出去。

  这显然比他们所想的,还要疯狂。

  骆白得知郭通达这一手巧妙操作,不由赞叹。

  “果然是后世知名糖王之一。”

  .

  糖价在未来一个月内以全国人民目瞪口呆的速度下暴涨,如坐上飞天火箭般。

  率先开始的预兆,是国家出台限制糖精产量的政策。

  食糖替代品减产,厂家不得不重新大量购买食糖。

  然后就是北方今年糖蔗大面积减产的消息传至南方晨报、电视新闻,人人口耳相传。

  几乎是一放下碗筷就在交谈今年糖价上涨,而那些放弃种植糖蔗的蔗农,肠子该悔青了吧。

  所有人都知道,这一局弈,南方糖业独占鳌头,无出其右。

  原先南北旗鼓相当,甚至是略胜一筹的北方糖业经此一役元气大伤,恐怕好几年内都无法恢复。

  只要南方糖业不作死,兼之国家大力扶持,恐会占据国内糖业大半江山。

  这次事件实在天意,本以为南方糖业会受到市场调控的冲击就此萎靡不振。

  至少前一天所有蔗农愁眉苦脸,希冀能低价卖出糖蔗。第二天他们就尝到糖价持续暴涨的甜头。

  许多制糖厂本也以为要关厂,正在准备宣告破产处理。

  谁能真正料到如今的情况?

  一个月后,糖价持续上涨,达到白热化。

  国家再次出台调控食糖市场的政策,从国外进口食糖作为储备。

  这等于给所有人一个信号:国内食糖严重不足。

  于是糖价在政策出台后的三天内,暴涨到4800每吨的价格。

  比骆白之前的猜测还多出一百。

  这是整个糖业的狂欢,也是那些错失的、被市场愚弄的蔗农和食糖商人们的悲怆。

  电视报道和专家们预测,糖业最大赢家是广右省。

  从今往后,可能广右省就会彻底碾压外河城,坐拥‘甜城’、‘糖都’之名。

  然而当南北食糖成交量出来时,他们却惊讶地发现外河城并没有被碾压到尘土里。

  事实上,外河城从前年就一直在亏损,但从各方面考量,本该在今年亏损最惨的外河城实际没有被动摇到根基。

  经过查访,他们发现了源头——被忽略的南越省大小村落种植的糖蔗。

  南越省土地面积不输广右省,也是种植糖蔗的传统地区。

  虽然没有发展成糖蔗大城,可是将无数村落里的糖蔗收购,数量竟然也不小。

  绝地翻盘的经济事例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于是无数人采访收购南越省糖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