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九十三章:名垂青史_锦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么?”

  “我说的是他们是否读书人的问题。”

  “人家肯读书,愿读书,便是读书人,张骞难道不是读书人,不照样也立下赫赫战功。”

  “这话就不对了,若人人都可自称读书人,我等圣人门下,变成了什么?这分明是诡计,是鱼目混珠。”

  “什么鱼目混珠?人家也立下了赫赫功劳,固然不能做到为圣人立言,至少也开了万世太平,何必如此用词,这般的嫉恨。”

  这样的私下争吵,整个太和殿里都是,以往的同气连枝,却演变成了新的争端。

  直到有宦官进来,咳嗽一声道:“陛下驾到,尔等肃静。”

  这时候,百官们才纷纷的闭口不言。

  诺大的殿中总算安静下来。

  紧接着,便见天启皇帝带着一干随驾的大臣进来。

  此时的天启皇帝,一副志得意满,气吞山河的模样。

  他信步走到了御案之后,坐下,抚着御案,兴高采烈地扫视殿中群臣,随即道:“捷报,诸卿们可都得知了吗?”

  众臣先行礼,口呼万岁。

  随后便有人道:“禀陛下,臣等尽知了。”

  天启皇帝便又道:“这是大功,诸卿可能不懂军事,所以不知此战厉害在何处。若是张卿只是龟缩城中,杀伤了建奴人,或是等建奴人退走时,捉了些许建奴人,这都不算什么?我大明现在,却有一群忠勇之士,与这建奴人硬碰硬,于城外与贼一决雌雄,以寡击众,全歼这些贼子,这……是自那贼酋反叛以来的首次战果”

  “诸卿……自此之后,我大明再不必龟缩于坚城之中苟延残喘,而是可以与贼正面相交,从此之后,那些乱臣贼子们,再不可随意往来驰骋了。”

  天启皇帝依旧心情激昂,大声地解释着这一战的重要性。

  这相当于是一次与建奴人作战的转折点,虽然看上去,并没有真正动摇建奴人的实力,却足以载入史册。

  群臣便纷纷道:“臣等恭贺陛下。”

  天启皇帝激动地道:“来,张卿,你上前。”

  张静一在万众瞩目之中,徐徐走到了殿中,道:“臣在。”

  “你来说说,三个多月的时日,你是如何操练出这些虎贲的。让诸卿家都好好的来听一听。”

  张静一道:“其实……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臣建这军校,操练是其次。”

  操练是其次?

  这话说的,倒是让人狐疑起来。

  在众人的目光下,张静一随即道:“为何操练是其次呢?因为这军校的重中之重,首先在于是挑选清白人家入学。什么是清白人家?便是家中有产,父母衣食无忧,入学之后,才可专心致志的操练读书。他们遇到了敌情,往小里说,为了家人,为了自己的土地,往大里说,便是为了陛下,为了国家,而愿意死战。”

  “所以,臣所挑选的生员,他们的家庭,自来了京城之后,都分得了土地,他们的父母还有兄弟,都得到了妥善的照顾,他们入学,完全是出于对朝廷的感激之心,他们踊跃入学,绝没有其他的心思。”

  …………

  第五章送到,求点月票和订阅,这不过分吧。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