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七百一十五章:世纪之战_锦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舰队,至少是尼德兰人和西班牙的联合舰队,这是至少,参与的其他欧罗巴国,可能更多……

  舰队的规模,根据大量港口和码头的情况而言,可能维持在三万人以上的规模。

  自然,这个三万人,是最保守的估计。

  极有可能的情况是……人数在三万至十万不等。

  而又根据对方乃是海军,补给的问题不似陆路那样复杂和繁琐,这样一支军马,就十分可观了。

  要知道,一般情况之下,陆军若是作战,动辄便是十万、二十万人,这是因为陆军需要补给,需要随时有民夫和辅兵随军,一般号称二十万的军马,真正的战兵,可能也就是五万至八万的规模。

  而水师不一样,水师大大减少了后勤的压力,舰船上尽力不会陈放太多闲杂人等,来浪费口粮。

  而且若是当真万里杀奔而来,那么可以做出的判断就是,对方抽调的一定是精锐中的精锐。

  毕竟这个时代,运输的成本太高了,而且不远万里而来,若是老弱病残,如此高的成本,显然是划不来的。

  那么这就不难推测出,抽调来此的欧罗巴人,定是最精良和强壮之人。

  放在大明,就当真是东林军生员的级别,属于勇冠三军的精锐军马。

  随着王程所送来的消息越来越多,一个敌人的形象,也慢慢地浮现了出来。

  敌人的数目,进行了一定的修正,即战兵可能在五万至十二万上下,装备精良,却都是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卒。至少有三个欧罗巴国家联合在了一起,舰船至少有一百七十艘,火炮在三千至五千门上下。

  而舰船的制造水平极高,在当下,绝对是领先的水平。

  毕竟在海上航行是有风险的,在这个时代,能够穿越万里碧波的舰船,本来就已属当今天下的最高技艺水平了,寻常的海船,根本无法完成这样的壮举。

  而他们的后勤补给的基地,理应是与福建隔海相望的琉球,在琉球的南部一带。

  张静一看了最后的出来的结论时,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虽说此时的欧洲,相互攻伐,几乎各国都将所有的国库开支,都投入了军备。

  可五至十二万的战兵,这对于整个欧洲而言,也绝对是一个恐怖的数字,尤其这些人,几乎都是武装到牙齿的军马,可以说,这倾尽了欧洲半数的军事力量都不为过。

  哪怕是大明,在军校出现之前,真正能作战的战兵,其实也只是这个规模,而且因为常年武备松弛,官军已经难有战斗力了,也只有少数类似于关宁铁骑和当初戚家军的残部,尚还有比较高的战斗力。

  而到了如今,整个东林军校,能够动用的战兵,也不过是五万至八万的规模而已。

  这尼德兰人和佛郎机人,显然是吃了枪药,真打算孤注一掷了。

  也由此可见,这一次银行所带来的危机,某种程度而言,对于整个欧洲的影响颇深,已到了非孤注一掷不可的地步。

  张静一深吸一口气,对于这件事很是慎重,一面继续上奏,一面则不断的催促王程继续刺探,以此让朝廷做好万全准备。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