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93章 此消彼长_磷火常同日色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在这段时间中,皇太极四面出击。向西继续招降蒙古人,寻找向西远遁的林丹汗的踪迹;向南恢复盖州城,移民屯垦,保持对东江的压力;向东接着勒索朝鲜;向北攻打同为通古斯民族的小部落乌扎喇部,夺取他们的人口以补充兵力。

  另外还发生了一件大喜事,四大贝勒之一的莽古尔泰“暴病而亡”。

  在皇太极等人的努力经营下,金国的实力在一点点增强,而大明王朝在朱由检为核心的朝廷的领导下正在一步步走下坡路。

  除了登州之乱的巨大消耗和太行山战局不顺之外,黄河又决口于孟津。在闽粤沿海,各家大海贼还在打得不可开交,郑芝龙大战刘香,葡萄牙人和荷兰人也参与其中。

  首先是饥民越来越多,然后是流民越来越多,最后就是流寇越来越多。尤其是河南,由于连年大旱,已经“野无青草,十室九空”。

  然而,明朝官府为了应付山东、山西战事,变本加厉地催征。除了朝廷的正赋、辽饷,还有省内的加派,除了银子和粮食,还征豆料、征铁器、征牲畜,甚至预征明年后年的钱粮。为了从农民身上榨出最后一滴油,地方官吏和包税人无所不用其极。结果自然是“欲使穷民之不化而为盗不可得也,欲使奸民之不望贼而附不可得也”。中原大地遍地尸骸,遍地烽烟。

  现在登州乱局平定,崇祯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终于略有缓解。那么,省下来的钱粮要花在什么地方呢?

  修复金兵想从哪过就从哪过的长城防线?

  重建登州,恢复从海上对金军的牵制?

  还是赈济河南、山西、陕西的灾民和登州之乱中的被兵百姓?

  都没有,崇祯选择的是“攘外必先安内”。

  将山东战场的川军全部交给邓玘;让洪承畴从陕西继续加派兵力;让玄默调河南兵北上;让张宗衡续发宣大、宁武兵马南下;马祥麟、张凤仪也要参战;让金声桓把船只交给尚可喜,带兵上岸,加入左良玉部下。

  一路路明军开赴豫北,明末农民战争爆发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围剿开始了。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