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9章_系统逼我做圣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离了驿站,继续往东行。

  道旁山谷处渐渐能看到袅袅炊烟和沿着河流分布的村落。

  曾经满目荒凉的乡村市镇也变了模样。冬去春来,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男人穿着粗布短衣,在田间耕作,妇人们带着孩子,挎着竹篮,散落于田野间,一壁说笑,一壁采摘野菜野果,恍如太平盛世景象。

  李昭骑在马背上,看着那些光着脚丫子在田野阡陌间奔跑笑闹的孩童,愣了许久。

  不久前,这里破败萧瑟,田地早就荒废,小径长满杂草,方圆十里都不见人烟。

  如今,流离失所、饱经忧患的百姓重新回到他们的家园,他们勤劳耕作,安心生产,仿佛近百年的割据战乱已然结束。

  李昭不由得想起九宁给他的那本武宗札记,上面记了这样几句话:战无前敌,将帅乐也;四海宁一,帝王乐也。

  帝王以天下为家。

  然而,这天下,又到底属于谁呢?

  扑面的春风柔软湿润,带着新鲜的泥土腥气,他们顺着小道走进村子。

  他们一行人虽然刻意掩饰了身份,但只看他们骑的马和身上衣着就知道非富即贵,村中里正亲自迎出来,请他们去村子歇脚小憩。

  李昭下马。

  走过村口的时候,看到石碑上贴了布告,许多光着脚的农人站在石碑前大声讨论着什么。其中一人站在布告旁,手指着布告上的字,一句一句向众人解释布告上的内容。

  他淡淡扫一眼石碑。

  朱鹄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村中有人识字?”

  太平年间乡间识字的人都是凤毛麟角,更何况这种兵荒马乱的年头。

  里正笑着解释道:“他不是村子里的人,是官府派往各乡宣读诏书的诏书郎。最近刚刚颁布了新的田令,这十里八乡的诏书都是他贴的,他每到一个村子就会召集村子里的人宣读诏令,我们有什么不懂的都能问他。今天这份诏令昨天就贴好了,村子里的人还有很多不懂的要问他,他在村子里住两天才走。”

  “诏书郎?”

  亲随们对视一眼,嘴角一扯,都觉得这个称呼很滑稽。

  李昭却没笑,问里正:“官府为什么要设诏书郎?”

  里正只略微识得几个字,肚里没有多少墨水,憨憨地答道:“因为我们看不懂诏书啊!”

  众人怔住。

  里正絮絮叨叨,说起以前的事。

  村人们大多没读过书,连契书都看不懂,更别提文绉绉的诏书了。以前地方官员根本不会顾忌到这一点,每次颁发政令都是一大堆文书,连镇上的读书人都只能看得半懂。有时候为了利益需要,官员还利用这一点钻空子。比如朝廷的本意是减轻农人的负担,因此颁布政令,地方官故意曲解诏书的内容,反而以此为据压榨农人。

  因此很多时候朝廷颁布的政令根本没有得到施行。

  现在官府专门从各个州县挑选读书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