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31章 声东击西_回到清朝做盐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力撤退,可是这样差点让队伍溃散,因此他不得不把速度慢下来,就这样两天了竟然都还没撤到涞源县。

  扎营之后一清点人数,这位将军的心都凉了半截。

  进山的时候,队伍还有五千多人,现在连四千都不到了,足足减员了四分之一。队伍的士气也是低落到了极点。

  再加上涞源县被占领的消息传了过来,大家就只剩下逃跑的心了。

  因此才会在太行纵队一个冲锋之下就发生了“营啸”。

  这一战,太行纵队做的最主要的事情就是抓俘虏。

  封闭的山道,为抓捕俘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事实上好多俘虏也不想跑了,他们丢下兵器,蹲坐在原地,就等着太行纵队来俘虏自己。

  通过此战,太行纵队,获得了大量的物资、资金,还从山外带回了几万的青壮劳力,手里面还多了三四千的俘虏。

  董书恒已经给他们派来了一批技术人员,他们会帮助太行纵队探矿,建造炼焦厂、水泥厂、炼钢厂。太行山中的矿产资源非常的丰富。

  像太行纵队占领的这些区域,后世基本上都是重要的矿区,煤铁资源非常的丰富。

  有了这些人力,太行纵队就可以把山道重新修缮一下,将煤矿和水泥厂先建设起来,有了水泥,他们整修道路,建设防御堡垒的速度就可以大大地提升。

  东边,僧格林沁很顺利地就占领了保定府城。但是他在保定却一点好处都没占到,可以抢的,基本上都是被抢的差不多了。

  于是丧心病狂的清军把手伸向了保定的一般百姓,把他们手中从太行纵队分到的一点点粮食也全部抢走。

  这下整个保定就一点粮食都没有了,百姓们被迫背井离乡,大户们都往北京跑,普通的百姓都往西边的太行山跑。

  他们算是看出来,太行的贼匪都要比朝廷要好。这就是为什么乱世的时候百姓都喜欢往山林中跑,就像孔子说的“苛政猛于虎!”

  这些流民的到来,再次提升了太行纵队的实力,太行纵队现在不缺粮食,就缺人。

  现在太行纵队所占领的县都是靠近山区的穷县,人口稀少。山里面土地少,养不活着么多的人口。

  不过,太行纵队现在不担心粮食问题,他们有总部给他们源源不断地输送粮食。等到他们将山中的厂矿建设起来之后,就可以拿煤炭、钢铁跟淮海公司交换,这样他们不仅不会吃白食,还能够创造效益。

  随着流民进入太行山区生活了下来,又形成了一种吸引效应,谁家在外面没个亲戚呢?

  通过口口相传,太行山区能够活命的消息传了开来,那些在山外的活不下去人,都开始向山内迁徙。

  为此太行纵队不得不在几个进山的通道处,设置流民安置点,来统一安排这些流民。

  咸丰皇帝知道保定丢失之后,大发雷霆,当即要将桂良撤职,查办问罪。

  桂良怎么说也是旗人出身的老臣,最后撤职是撤了,但是却没有追究责任。

  咸丰帝在处理桂良的时候一直在观察着奕?的一举一动,奇怪的是奕?并没有帮自己的岳丈求情。

  不过这让咸丰对这个六弟更加的不放心。之前咸丰将奕?安排在军机大臣的位子上,就存了放在身边看着的想法。

  ……

  僧格林沁并没有继续向西进攻阜平县和涞源县,而是留下了一部分兵丁守卫保定,自己则带着大军回返。

  因为又一个坏消息传了过来——天津的发匪突围了……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