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998章 人才_重生之官路商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好些视听技术上的基础研究归到泰忒光电技术研究院与橡树园实验园这边。现在锦湖在外面每收购一项专利技术就需要有人跟进,有些技术复杂一些,甚至需要一个课题组做跟进消化及后续研究,都需要大量的科研人员将精力投进去。

  这也是擅长打价格战的国内企业极难建立深度的科研体系的关键所在――就算橡树园此时的规模,锦湖每年投入的薪资成本就高达四亿,真正要达到两万名科研人员的规模,光薪资一项,一年就要投入三四十亿。凭借价格战建立起来的市场优势,所获得的微薄利润如何去支付如此高昂的科研人力成本?需要企业有极好的盈利能力才能支撑起一个深度科研体系,反过来,这个体系也将持续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除非有垄断市场的把握,不然绝不要轻易的打价格战,不断的产品创新,才是值得依赖的竞争力。

  即使锦湖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去发展、壮大橡树园研发体系,但是这次的资本实力也很难从硅谷聘请大量的中高级科研人员回国。但是国内科研人员的专业素养比之硅谷又有很大的不足,锦湖的做法是高薪从硅谷以及世界各地择优择精的聘请中高级科研人员回国工作,以这些骨干为基础成立起研发体系的骨架来,再从国内招聘大量的基础科研人员补弃进去。另外,建立起严格、多渠道的培训体系,不仅有橡树园内部的培训机制,也有橡树园与筑波市实验基地、硅谷ess实验基地之产的学术交流,也与德仪、斯高柏等公司建立联合实验室,通过联合实验室,与先进的高科技公司进行技术上的交流。对于东海大学这些可以说直接往锦湖输入优秀毕业生的高校,锦湖不仅与这些高校联合建立起双导师制度,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好的平台,也向这些高校直接赞助大量的资金、仪器,以提这些高校的专业教学、学术水平,这次捐建图书馆也可以说是其中的部分工作。

  张恪这次到旧金山来,除了视察这边的工作之外,主要还是招揽人才,招揽锦湖未来发展方向极缺的人才,比如说移动电子邮件技术领域的权威专家geoffgoodfellow。

  在海鲜大餐送上来之时,张恪问成汉璋与geoffgoodfellow接触的进展。

  “我之前与geoffgoodfellow进行过多次接触,”成汉璋说道,“他本人意愿,还是希望我们资助他的公司,而不是收购他的公司……”

  “他或许是移动电子邮件技术领域最早的发明人、最权威的专家,但是他早期的发明都没申请专利,大量的专利给ntp、visto两家公司抢注,对他以及他的公司眼下最紧要的是进行专利上的最后部署,而不是急着进行移动电子邮件服务的商业化运作――当然,此时就算他能抢注回一两个专利,与ntp、visto公司之间的抗衡也处于绝对劣势,让我们收购,对他来说是最合适的出路。”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