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两百四十章 诸葛亮又怎么样!哼╭(╯^╰)╮_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朴,”

  董良叫住要出门的王朴。

  “要往哪里去?”

  王朴回头见礼,“先生,正要去看看稻苗。”

  “走,一起去!”

  王朴经过考试和培训之后,顺理成章的成为一名农事官。

  现在正是他的工作时间。

  农业技能培训的用书,董良是主编,也给他们上过课。

  这些人都算是董良的门生。

  如今立春已经过去,正是水稻育苗的时候。

  两人边走边说,就走到了育苗处。

  这种种植技术还没有得到普及,但是一直到后世水稻先育苗的技术都是一直在被应用。

  众所周知,有个词叫做“插秧”。

  也就是说水稻不是种子撒到地里让它野蛮生长。

  虽然这个时候的南方有些地方确实是刀耕火种的野蛮种植。

  正确的种水稻技术,就是要先把苗育出来。

  育苗处有农户正在忙碌。

  这里的育苗处是经过精挑细选,适合水稻生长的环境。

  并搭建一些辅助的人工设施。

  由农官带着百姓进行选种,育苗。

  这样的育苗处有好几处,都是住在一个区域的百姓共同育苗的地方。

  董良到跟前,也并没有影响到这里的官员和百姓劳作。

  只因为刚开始晾晒种子的时候,董良就来过,大家都知道董良不让他们围着,谁要是放下手里的工作跑去拍马屁,董良就要批评他们。

  “这些苗的情况怎么样?”

  董良问王朴。

  董良虽然教给这些农官很多理论知识和大框架。

  但是论实践水平,董良是不如的。

  因为这些人还同时接受了擅长农耕的老农和从事过农业生产的官员的指导。

  就比如这,董良会告诉他们要先育苗,要施肥,尝试三季稻。

  但是对于稻苗的具体长势如何董良却不清楚。

  王朴面对董良的询问,摇了摇头。

  “不太好。”

  “怎么?”

  王朴解释道:“播种的太早了,我们为了追求早稻,立春之前就进行了播种,死了一批。经过研究讨论之后,发现别的育苗处情况不一,成活率高的都是暖和地方的。应该是因为播种的早,温度太低了。”

  “现在看来应该再晚一些,在立春之后五六天进行播种最好。不过这一批已经没有实验的机会了,只能记录下来,和明年的情况作对照才能知道。”

  对于这个解释和这个失误,董良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大家基本上都是第一次,而且是从刀耕火种直接跳到水稻育苗,这比之最开始的旱作精工细作还不一样。

  而找到的有经验的老手,一般也都是旱作农业的高手,毕竟农业发达在中原和关中。

  虽然现在关中不行了。

  但是这些地方都是旱作为主的。

  “没关系,一切都是刚起步,慢慢积累经验嘛!这些失误都是可以容忍的,反正总会是比原来好的。”

  “农业技术不是一时半会可以推进的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