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四章_农家绣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觉得林织云是最合适的人了,如果没有林织云,他也想不到要养蚕种棉花,这方面他又不懂。

  不过林织云的动静没有沈君川那么大,她好像只是平平无奇的在县城里开了一家铺子,虽然铺子里的东西都很不错,但是县城里买得起的人寥寥无几,因此这铺子的生意十分冷清。

  李主簿见此就觉得林织云根本不行,并不是会织布会刺绣就能把这个行业支撑起来的啊!

  不过很快他就发现了林织云开这个铺子并不是为了售卖什么,而是为了把众人的眼光聚集过来。

  很快林织云就在门口挂了个牌子,写明了这个铺子不仅卖东西,也收东西。谁家又是手工不错的,可以试试自己制作荷包或者帕子过来售卖,只要做得好林织云那个铺子都愿意收。

  这的确能够帮助一部分人解决一些生计问题,但也只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罢了。三花县的丝织业并不怎么样,李主簿觉得很难发展起来。

  可林织云做的也不仅仅只是如此,看到那个牌子心动的女人有很多,真正敢做的就只有几个手艺好的。

  那些对自己手艺不够有信心的,就会时常在铺子门口徘徊。这个时候林织云就会把人请进去喝茶,告诉她们只要交一定的费用,自己就可以传授他们手艺。

  哪怕一时半会交不出来也没有关系,可以从他们以后做的东西里面折扣。不过为了避免他们日后反悔,现在得先立下字据。

  就这样,跟着林织云干的妇女多了十几个。

  但这肯定是不够的,可是效果还是很明显的,第一个月做下来,这十几个人赚了钱,第二个月自然会有更多的人投奔过来。

  久而久之,林织云这边的规模就慢慢做大了。她在三花县也弄了个纺织院,不过规模比之前村里的大了好几倍。

  办理了这么大一个纺织院以后,林织云就只负责画花样织样品,销路自有沈君川和游商去找。

  至于乡下养蚕种棉花之类的事情,自然还是靠沈君川去落实的。

  沈君川发现瓷器茶叶和丝绸其实是可以相辅相成的,丝绸可以包裹着瓷器,瓷器又可以装着茶叶。把这三样东西包装到一块儿运送,既节省了一定的空间,又能减免损坏,哪怕运往海外也不成问题。

  后来,沈君川和游商就开辟了新的商路,一条是西南通到东南的,把他们生产出来的茶叶瓷器丝绸都运往桐州,再渡船出海。虽然路途遥远,在路上产生的成本比较高,但是在海外的利润也更丰厚。

  还有一条则是卖往西南境外的,西南境外的生存环境也很差,缺少很多物资。因此售往那边的珍贵物品比较少,卖的主要都是那些人比较需要的物资。

  买卖发达以后,三花县也就渐渐富裕起来了。这期间沈君川还把很多农具改造成更适合三花县的模样。

  就连林织云常用的织布机也经过了沈君川好几番修改,如今差不多已经到了只要能买得起一台沈君川改造过的织布机,基本就一家吃穿不愁的地步。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